生活里总有琐事令人烦恼,引发焦虑,而焦虑使人紧绷和收缩,逼仄的感觉让人感到呼吸紧促,那种捆绑的不适激起了我内心深处渴求“平静”的意念,于是,我找到了家里存放多年的一本“新”书---茹阿达纳特·斯瓦米,一位美国籍的瑜伽大师所著的《回家之旅》。撕开已经落上的灰尘的塑封薄膜,没想到翻阅到的却是一种远远脱离现实生活的一部神奇经历,这位成长在芝加哥的美国犹太青年,流浪欧洲、穿过土耳其、阿富汗,历经重重艰险走进印度,在喜马拉雅山上的朝圣与不同层级和灵性的圣人共同修行,他跋涉在寻找神的心路历程是那么的精彩曼妙,而神性的话语,时常令我得到觉醒,书中一段段奇特的经历,一个个特别的段落撞击了我的内心,我越看越发认定,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而我,是在一个能够准确领悟它的精髓的年龄和心智的时间段,打开了它。而且,我也觉得,这本书如果回溯几年前,我应该是看不懂的。
生活其实就是哲学,比如书中这一句,“通过苦难驱散苦难,通过不幸消除不幸。”的确,谁没有经历过苦痛呢?没有苦难,就没法对比幸福的快乐。苦痛是没有界限,经历它,穿越它的过程中,才能咀嚼的出苦与甜的滋味,才能懂得放下那些背负不起的不幸也是消除不幸的一种智慧。生活里的事和书中作者独特的经历相比,裹着华服喧闹绚烂霓虹与衣不附体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的外在生活相比,其实却有着很相似的内涵。探究表象之下,你会发现各种混合的外力创造了一个特别的品性:我们观察到的东西来自于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它们,决定了我们的如何能智慧的生活。
一旦有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便跨越所有语言的障碍。这本书的文采斑斓无比,看似是一本游记,而文学的华彩却随处绽放。“河流之歌狂暴有力。神通过这首河流的歌,对着我的耳朵轻语这首美妙的曼陀罗。”、“就这样,在内心的航行中,我发现了一种精妙的现实,如此有趣,以致于我渴望深入。音乐如雷贯耳,震颤了山谷,缭乱了海洋,驱散了云朵,但无论外面的声音多么嘈杂,我内心无法名状的默默召唤听起来却更加嘹亮激昂。”……这样美丽的语言在书中无处不在,无论这位“流浪汉”走到何处,自然馈赠予他的总是这样安静却雄浑的交响乐!我们在嘈杂的城市里,听到的是汽车声、警笛声、切割机的各种刺耳声,风声、鸟鸣、流水声全部被掩盖,而大自然里的生活之歌,却是我们在城市的生活里永远听不到的。
我努力的看书,努力的在书里寻找心灵慰藉,是的,我想用阅读过的文字沉默地吹出口哨……我在赢!而图书馆静默着陈列的书籍,承载着我所渴求的智慧,在智慧书籍的浩瀚里,我却感到输了……这本书里是这样指导心灵的:“如果我们学着从自我和心意、感官、周围世界的躁动中摆脱出来,以审慎清醒的态度观察生命,我们就会得到智慧。“、“要学会从内在和外在一起审视生活,以中立的态度见证它,放弃享受或痛苦、成功或失败、快乐或沮丧的概念,用这种置换,心意会发现越来远多精微的平和,而从平和中,怜悯会苏醒……”
焦虑是毋庸置疑的躁动,在焦虑中,智慧早已遁形无迹。
这虽然是一位瑜伽大师的自传,但是优美的语言和波折的经历总是让我能深入到他的旅程里,和他一起探寻与神的对话。他文章里面结交的修行者太多了,有时是斯瓦米,有时是巴巴,以至于我总是记不住那些长长的带走宗教韵味的名字,我会时常的翻到书前照片的插页,去对照那些圣人的模样,而他们之间最为相似之处,是他们修炼的舍身忘我之后,每个人脸上都浮现着一丝智慧的浅笑,笑容间散发着平静。我相信,“相由心生”……
这一本书读完之后,紧跟着的《一位瑜伽行者的告白》和《与神对话》已经准备好了……我期望着,我的内心深处逐渐归于平静,以拥有更多的智慧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