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不是忽悠,不是巧言令色与花言巧语!我们争取预算、推行方案、调整指标、销售产品等等 ,我们每天都需要说服,说服领导、说服同僚、说服下属、说服客户、说服亲人朋友都需要用上它,说服这件事对谁都不容易。
说服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Ta人,而是让对方觉得我们是一伙的,我只是想做一个Ta本来就想做的事情,把自己的想法目标变成对方目标的一个子集,那么Ta不仅情绪上同意,理性上也同意,而且是越想越同意。
成功的说服,是“不说服”!
说服=说话有份量+击穿对方心里阈值;
说话有份量不是因为我们是领导地位高形成的,而是我们即使是处以平级甚至我们还处于下风时,说话依旧有份量,依然有影响力,那才叫说服。要想说话有份量的前提是强准备。只有做了超强准备工作,才能形成心理和信息方面的优势。
说服领导有一招叫做:一针捅破天!领导比我们地位高、眼界比我们宽,这是没有错,但在具体的细节上肯定是没有我们清楚,这就是我们的突破口。比如我们想说服老板增加活动预算,我们就可以做这三步:1.研究年会的公司计划!领导,我认真拜读了年会上你说的内容,愿景想打造成地方第一品牌,使命是成就百年老店,但我们目前硬性条件暂时还没不到;2.搜集最佳实践!就是最成功、最典型、最可复制性的案例。最佳实践分几类,(1)别人咋干的而且干成了。(2)来自一线的炮火,就是那些用户已经产生的一些行为和趋势, 但是还没有在企业内部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鸡毛店、老财土菜馆这些最近新起的门店,装修很接地气,性价比也高,很受大众欢迎,这也跟我们这个门店的定位是符合了,我们可以往这上边考虑一下,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最小化实验,就是自己已经在这上边花费了时间和资源,做了一点试点,带着实验结果来说话。3.制定预算使用方案,承诺关键成果!(自身要有方案,只需要领导做决策)
击穿对方心里阈值有两个办法!第一个是吹风;第二个是慢熬。
吹风:为什么需要吹风?因为当我们接受到一个陌生的观念,本身就会产生抗拒的心理,所以我们就的让对方觉得这个信息有点熟悉,不陌生。从接收一个观念到转变自己的观念,再到支持,这是一个沟通流的过程,这就除了需要说服本身的力量外还需要把时间的维度考虑进来。我们在正式的会议前,先通过各种非正式的方式给对方发射信号,最怕的就是图穷匕首现,平时憋着不说,开会的时候拿出一个大计划,那谁能支持我们。越是大事,越要慢慢吹风。举例子:企业要搞改革,我们首先进行调研,在专业人士讲课,在进行试点,然后宣布改革。因为当改革中已经有人受益了,说服起来就容易的多,改革开放深圳先试点也是一个理。再举例子:想提请高管办公会通过一个方案,但其它部门的老裴对此利益攸关,可能会有不同意见,我们怎么办?我们首先应该吹风,而且不仅要对他一个人吹风,还要对所有有可能对Ta有影响的人吹风,在会前需要把中间派争取成赞成派,把赞成派变成配合派,吹风工作做的越充分,在最后时刻的说服力越强。这里有个技巧,吹风的目的不见的是让老裴同意我的方案,这很难,吹风的目的是让老裴充分的发表意见,让Ta觉得很被尊重,让Ta知道我们听到了并且把Ta的意见融入我们的方案里,当会上时,我们要提及对方的贡献,Ta就不会反对我们,因为Ta不会反对Ta自己。
当我们做汇报提案时,如果有20人参加,要保证会前至少有15人听到过这个方案,其中最重要的人,自己要面对面的去跟Ta汇报过这个方案,等到开会的时候,其实这已经是大家合谋的一个方案了,成功率就很大。吹风是在事前积累力量,然后击穿对方的心理阈值。
如果做了这么多还是没有被说服,这里有个没被说服的信号:“找借口”。在说服这件事上,只要对方没说行,那就是不行,就是没有被说服!只是不想当面拒绝我们而已。就算没被说服,我们也不能放弃,因为沟通就是无线游戏,我们卷土重来就是,我们可以继续优化我们的方案,直到被对方接纳。就是慢熬,与吹风相对。慢熬:就是挖掘对方的真实意图! 不要给对方回避的机会,立刻上前去请教对方,(1)这个方案您觉得我怎样调整才行;(2)您看我这样调整一下行吗?(3)您看我把这个先决条件给解决的行吧?只要我们不断的试探和挖掘,一定能挖掘出让Ta不同意我们的那个原因是什么,把这个原因解了我们就能说服Ta了。
总结:
·强准备,即使人微,也不言轻。
·通过吹风我、慢熬,击穿对方的心里阈值。
·不断调整可变条件,创造新局面。
*提高说服力的大杀器:可视化!比如我想说明我们的库存很多,可以用表格的形式,也可以直接拍张自己身后满满的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