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至12日《人民日报》连发三篇现场评论,对兴安盟科技兴农助农、创新引领振兴和干部担当作为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其中名为《于艰难处显担当》的文章让我感触颇深,现将随笔写下同大家交流。
始建于1957年的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索伦国家基准气候站,在一代代的工作人员70年如一日的坚守、70年无怨无悔的付出下,气象服务能力得到提升,生活生产环境得到改善,我深感钦佩,为一代代敢担当、愿担当、能担当的工作人员点赞。
敢担当才能成就伟大。伟大来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迈出敢于担当的第一步至关重要。“敢”字当先才能知难而进,“敢”字当头才能突破禁锢,若连“敢”都做不到,遇到困难或者阻碍能一味躲避,那即便机遇摆在面前,也只能要插肩而过,最终失败而终。只有“敢”想、“敢”说、“敢”干并为之付出担当,才能在一次次拼搏中突破极限,才可能在寻常岗位干出不寻常业绩。
愿担当才会成就伟大。“愿”及心愿志愿,这个“愿”无需说只需做。文章中将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东部沿海,而是到兴安盟的干部逄俊汉,比做一颗蒲公英种子,在艰苦地方落脚、扎根并开枝散叶,传递生机和希望。“愿”像逄俊汉的干部多起来,“愿”像“蒲公英”一样飞到人民需要的每个地方,“愿”这个“愿”大家共同来守护,“愿”每个人民身边都有这种“蒲公英”。
能担当才可成就伟大。航海巨轮不能只靠一个螺旋桨驱动,参天大树不能只靠一根根茎吸取营养。所谓集众智凝众力,一个干部担当离不开周围人的支持帮助,一个单位的担当离不开上下级部门的配合。当然提供环境的同时需要自身的付出,需要以打铁自身硬的态度,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竭尽所能求突破谋发展,尽心竭力做贡献闯成绩,乘势而上全力而止,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方才算“能”担当。
担当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情怀。望广大干部在各自岗位上“敢”担当、“愿”担当、“能”担当,不断在为新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此处引用文章的一句话,愿大家“守护国泰民安,实现乡村振兴,时不我待,大有可为,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