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管理好我们的时间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技能。一旦明确了我们想从中得到什么样的知识,我们的大脑便开始运转,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我们会发现各种知识接踵而至地进入我们的大脑。
曾经,科比能看见“凌晨4点洛杉矶“”的消息给一众磨刀霍霍的有志青年们狠打了一针鸡血,企业CEO、网红知识分子们4点早起、创收无数的各类采访及小道消息,也狂割了一批又一批的小粉儿。我不无惭愧地说一句,自己也是半只脚踏入4点大军的一员。
那些几十年如一日每天仅休息4-5小时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有特异体质?但看到越来越多研究休息与睡眠后的文章发现,有些人从体力上来说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他们有一个特点——会休息。你会吗?
一,脱下制服便卸下责任
时代在高速发展,人们承受着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压力,不断地催促自己“干活!干活!”
但人不是机器。 我们活着也不是为了工作,一味的加足马力,只会导致能量失衡,得不偿失。
所以,儿时王老师恨铁不成钢指着鼻子骂咱的那句“该玩玩儿,该学习好好学习”说得真对!改改就能用“该干活干活,该休息给我好好休息!!”
合理休息,才能事半功倍。
有些给自己找借口或者搬出废寝忘食、日夜工作的名人榜样的人,要么是不会休息,要么把名人们看的片面了。ta们那些惊人事迹并非因为牺牲休息换取,相反,他们当中许多人因为很重视休息,才赢得了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这正是ta们成就事业的基础和本钱。
丘吉尔作为英国首相,其责任重大、工作繁忙可想而知,但他对休息非常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已70岁高龄仍然日理万机,忙得不亦乐乎,但干起工作来却总是精力充沛,情绪高涨。这主要得益于他能注意休息,在工作之余能放松自己,充分抓住点滴时间休息。
一般情况下,他每天中午都要睡1个小时,晚上8点吃饭之前也要睡两个小时,即使乘车他也会抓时紧间闭目养神,打个盹儿。
有人曾问他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秘诀,丘吉尔说:我的秘诀是:当我卸下制服时,也就把责任一起卸下了。
可见,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该放松的时候就放松,这样对自己的健康是百益而无一害的。有些人向来以工作非常拼命著称,但他们绝不允许别人影响自己的睡眠,哪怕是再重要的事情也不行。
人生就像琴弦,太松了,弹不出优美的乐曲,太紧了,容易断,只有松紧合适,才能奏出高山流水的韵味!古人亦云: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人生也应该有张有弛,忙中有闲。泰戈尔也曾在《飞鸟集》中写的这样一句话:休息之隶属于工作,正如眼睑之隶属于眼睛。
有些人认为只要拼命工作就对得起自己,至于休息,是可有可无的事,少休息也没什么。殊不知人的精力体力总是有限的,无休止地工作会严重损害健康。没有健康的体魄,还能谈到什么工作效率呢?
况且,当你忙的不可开交时,那种紧密的时间节奏会让你觉得很累,很疲惫,会让你感觉到空虚,甚至可能是充实,你用拼命工作来掩饰担心或者企图逃避某些事,借此衍生更多焦躁和抑郁、心态失衡。
二,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讲到精力,来说说不断被提及的两个反面教材,《巅峰表现》的两位作者,他们都是在年轻时期就走上人生巅峰的精英人士。
马格内斯曾是一位特别有潜力的运动员,是美国历史上跑得最快的五个高中生之一。
他为了成为一名伟大的运动员,痴迷于训练,强迫自己必须每天晚上10点睡觉。别人谈恋爱,他在训练;别人过节狂欢,他在训练;别人还在睡梦中,他已经起床训练。他几乎不是在训练,就是在去训练的路上,所有时间都放在了精益求精的训练中,自控力极强,什么意志力、专注力,根本就不在话下,成绩斐然,最好成绩是青年运动员世界排名第二。
历史上曾有人认为人类不可能在4分钟之内跑完一英里(1609米),而作为高中生的马格内斯在一次关键比赛中,仅比4分钟多出了几秒,这是他人生的巅峰时刻,之后他始终没有突破这个成绩。
史托伯格从小就爱钻研经济学,他放弃了各种娱乐,每天都阅读大量的经济学书籍,还有《华尔街日报》《哈佛商业评论》之类的经济刊物。
一毕业就进入了大名鼎鼎的麦肯锡公司,工作期间比之前更加努力,自己总结出一套在12分钟内完成刷牙、洗澡、刮胡子、穿衣服的高效流程,每天披星戴月地工作,迅速成为行业新星,他曾研究出一个医保数学模型,无懈可击。
不到24岁,他就被选进白宫,为总统出谋划策。他相信自己的上升之路刚刚开始,自己的工作很快就能影响国家政治决策,但事实上那是他最后一次职务升迁。
史托伯格和马格内斯的经历非常具有代表性,堪称卓越,极其高效。什么自律性高、意志力强、擅长规划、目标感足、专注投入……这些品质他们都有,他们的内在天赋和外部环境都很好,也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绩。
但是,他们都在还很年轻时的某一刻,突然不“玩”了。
也许是因为太累,累到“玩”不下去的程度;也许是因为事业发展到一定高度,心力损耗到不想再继续。不论是什么情况,这些人早期加速进步,之后这种势头却变得不可持续。
这种不可持续看上去是意志力的丧失,究其根源是在心理层面找不到可持续的动力。要想获得源源不断的精力,其所需要的心理支持是无法忽略的。
所以,当我们精力不足、身心疲惫时,你得知道很可能是我们的精力管理方法出现了问题,并不是生活本来如此,这时我们要做的是调整精力管理方式。
有了足够的精力,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在工作之余陪伴家人,甚至还有时间和精力完成自己的业余爱好,这才是我们想要的休息的效果。
说起运动员的生活,头脑里经常浮现的是运动员的高强度训练,很少会想到运动员是怎么进行休息恢复的。
《巅峰表现》一书的作者曾经采访了几十名优秀运动员,发现这些运动员的饮食不同,训练内容也不同,但是有一点却完全相同,就是特别重视睡眠质量和运动后的恢复调整。
重视到什么程度呢?现在NBA或是欧洲足球俱乐部专门给运动员购买睡眠舱来提升睡眠质量。可见休息恢复的重要性。
当我们持续不断的消耗身体能量,却没有足够的恢复时间,我们的身体机能就会逐步下降,其表现有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疲惫、运动表现下降、性欲下降、睡眠质量差。
所以,那些高强度工作带来的负面效果,印证了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那怎样休息是科学的、有效的?
我们来看一个概念——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是运动学的基础理论,指的是运动员或者普通人在经过一次训练后,体能水平会逐渐下降,之后经过饮食和睡眠的恢复,体能水平逐渐上升,乃至超过原先体能水平的情况。
在经过训练后,我们的体能会下降,身体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体能状态,然后逐渐超过之前的体能水平,获得“超量恢复”。如果没有继续加大训练量,我们的体能水平又会回归之前的状态,丧失“超量恢复”的效应。
假如我们未等到身体足够恢复就继续训练,那么体能水平只会进一步下降,这种情况就是过度训练。
超量恢复和过度训练的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身体是否恢复充分。
那如何正确理解“休息”两个字呢?
首先,我们来界定一下休息的目的。我们应该“为更好的生活状态休息”,而不是“因为训练或工作过度疲劳休息”;休息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选择,而不是不得已而为之。
其次,看休息的频次。休息绝对不应只存在于节假日,而应该存在于每一天。这句话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他们会说:“我每天下班回家后都是休息时间,看会儿电视、刷会儿手机、睡觉,这不都是休息吗?”其实,这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休息。
最后,看休息的效率。会休息是一种利用最短的时间缓解疲劳、让身体恢复到最佳状态的能力。唯有掌握了正确的休息方式,才能让自己有精力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
三,休息是一项为工作赋能的技巧
真正的成功人士都特别重视自己的休息能力。例如90多岁的杨振宁至今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活跃的思维,就是因为他在面对困难时,不硬熬、会休息。
他的老师回忆说,杨振宁是一个时刻保持好奇心和新鲜感的人,在读书遇到难解的题目时,他的处理方式和其他学生不一样。
大部分学生遇到难题时喜欢一鼓作气,解不出来就不休息。而杨振宁的方式是,放下笔出去走一走、让头脑清醒一下,过会儿回来接着做,再遇到卡点再休息,无论什么难题最终他总能解出来。
你看,休息和工作是不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赋予了精力管理新的含义:充分休息+高效工作=活出想要的人生。
你要记住,在你疲劳比较严重之前治疗它,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疲劳越少,你恢复到比较理想的工作状态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少。
工作间歇就能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午餐后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显然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给了你进行户外活动的机会。短暂的最佳休息时间正好在上午和下午工作的高峰期之后,即上午11点之后和下午4点之后。
工作间歇的价值取决于它的长度和所花费的方式。如果休息时间过长,将浪费时间,或者丧失精神动力。如果休息时间过短,疲劳会在没有清除的情况下干扰你。
1,那么,如何在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有效地休息呢?
(1)检查一下自己的工作是否适合自己
这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一是工作内容本身,你是否对这方面的技能掌握得很好;二是这份工作与你的个性特征是否很适合,干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将注定会觉得累。
(2)检查一下自己的工作方法是否得当
在工作的过程中,你要多向那些懂得休息的人学习,这些人往往是公司最优秀的人,多向他们请教,学会如何去合理地休息和工作。
(3)看一下这份工作是否有利于自己长远的发展
如果工作本身并不适合自己,就算再拼命,换来的也只有失望。好好分析一下,考虑一下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状况。
除了在战略上分析,战术上还可以参考据说来自《新约圣经》的翻译者詹姆斯·莫法特的““莫法特休息法“”。
2,所谓的“莫法特休息法”
类似于咱们农民的“间作套种”。人们在实践中发现,连续几季都种相同的作物,土壤的肥力就会下降很多,因为同一种作物吸收的是同一类养分,长此以往,地力就会枯竭。
人的脑力和体力也是这样,如果每隔一段时间就变换不同的工作内容,就会产生新的优势兴奋感,而原来的兴奋感则得到抑制,这样人的脑力和体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调剂和放松。
“莫法特休息法”主要有以下5中类型的工作模式:
(1)按抽象与形象来分配时间
我们可以按照研究的不同材料去分配时间,缓解大脑的疲劳程度,调节我们的思维和注意力。比如,研究数学、地理、历史等问题一旦感到疲劳,可以拿起有关的小说、诗歌、图片来阅读半小时。这样,我们的大脑左半边得到了休息,大脑右半边又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一举两得。
(2)按照研究问题的不同角度分配时间
有时,我们不需要变换研究对象,仅仅只变换研究的角度,也能起到缓解疲劳,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比如,读一本枯燥的资料书,一旦读不下去时,可以先从中间最有趣的地方读起,最后再读开头。
(3)按动静交替分配时间
我们不能老用一个姿势学习或者工作,因为这样时间长了会感到疲劳。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姿势和地点,以达到缓解疲劳的目的。比如,在办公室处理一件事处理到头昏脑涨,这时候,我们可以去庭院里或者休息室待上一段时间,或是边走边想问题。这样,就不至于感到枯燥无味了。
(4)体力与脑力互相交替分配时间
当我们集中精力研究问题感到疲劳时,可以放下手头的工作,到户外散散步,打打球,或者爬爬山。这些有氧运动不但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还会提高工作效率。
(5)按工作和娱乐休闲交替分配时间
我们的工作、学习,必须有张有弛,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那些狂风暴雨般的工作方式是长久不了的。在紧张的工作间隙,可以看看电影、听听音乐、跳跳舞,这些都对放松紧张的大脑皮层,松弛神经,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是大有帮助的。
总之,“莫法特休息法”的要义是:经常使工作充满新鲜感。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应该改变一下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让不同的新鲜信息刺激大脑,使大脑的兴奋中心不停地转移,从而避免某一区域长时间兴奋而过于疲劳,导致大脑认识问题、分析和处理问题迟钝,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3,看电视打游戏不算休息
当然,休息嘛,除睡眠以外,还有很多方式,例如以下4种让人能够更好休息的方法:
(1)散步
散步不仅能够活动肢体,增加给大脑的供血量。还能够激发大脑的创造能力,这就是很多作家和思想家特别喜欢散步的原因。即使在办公室里不能正式的散步,也要每隔一小时起来走几步,即使是2分钟就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2)回到大自然
即使不能去真正意义上的大自然活动,也可以去公园、花园,那些花草树木多的地方去放松一下。就算忙的实在是连这些地方都去不了,拿在墙上贴一张自然的景观画或者弄张照片做电脑桌面也是可以起到放松的效果的。
(3)跟朋友聚会
聊聊天也行,喝点酒也行,但是目的是为了友情,而不是人脉。这样会给人带来连接感,知道自己不是孤独的。
(4)最后是休假
休息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消除过大的压力。不要赶着五一,十一假期和全国人民一起去旅游,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战略性的安排。好的休假可以让后面很长一段时间都充满精力。
除了以上几点,听音乐,洗澡都是很好的休息方式,但是上网、打游戏这些剧烈使用注意力的活动统统不算休息。
最后,懂得休息和懂得如何工作一样重要。合理分配压力和休息,才能以最高的效率、可持续的成长。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体力和脑力活动都是消耗人的同一种资源,所以休息在我们生活中应该被放到很高的战略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