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李金梅 坚持分享第601天 2021.5.28
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累的父母,从孩子出生,他们就开始了操劳的父母生涯:
孩子年幼时,照顾他的吃喝拉撒;
孩子上学后,忙完工作回到家还要辅导孩子的功课,辅导不了要报辅导班;
孩子长大成人了,父母仍然要操心孩子的工作和婚姻;
孩子结婚的房子,父母帮着买;孩子生了孩子,父母帮着带……
父母的大半生都把孩子排在自己前面,一切为了孩子,最后却往往落不着好:
孩子要么把父母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恩;要么责怪父母付出太多、把人生搭在他们身上给他们带来了压力。
更扎心的是,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为了孩子付出一切的父母。
什么样的父母最爱为了孩子而活?
许多父母喜欢当着孩子的面,或是当着外人的面说:“我这辈子活着就是为了孩子。”
说这种话的父母都是有意无意地带着某种目的,比如对孩子抱有某种期望,希望孩子能非常优秀或非常幸福,或者是希望孩子能感恩于他们的付出。
一旦孩子没有如父母所愿的那般优秀幸福或懂得感恩,父母必定会失望。尤其是孩子十几岁的时候,亲子之间的争吵往往是由父母对孩子的失望引起的:
“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我吗?”
“为了孩子而活”本质上是父母的一种自我感动,如果父母给的刚好是孩子想要的,那是一种幸运。
反之,父母的付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还不起不想要又无法拒绝”的压力。
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选择为了孩子而活,把“活着是为了孩子”挂在嘴边的父母,大多是事业和生活不太成功的人。
他们要么没有工作,要么在职场上是随时可以被替代的存在,没有奋斗的目标。
职业上难以有突破、前景迷茫,甚至有些人夫妻关系也不好,这时候一句“我都是为了孩子才牺牲掉这一切的”便成了极佳的说辞。
因为孩子,才放弃了事业;因为孩子,才牺牲了自我。多么无私又感人的付出!多么好的安慰自己的借口!同时又让自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活出自我
看过很多名人的访谈,在事业上成功的他们,从来不会说他们的人生是为了孩子活这种话。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有清晰的规划,有事业有目标,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
他们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不会为了孩子就放弃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而他们的孩子,也绝大部分都很优秀。
除了因为他们在物质上可以给孩子提供比较好的条件,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
央视的一档节目《朗读者》曾经掀起一股朗读热潮,成为很多人心中的能量补给站。这档节目的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被网友夸赞“腹有诗书气自华”。
董卿爱看书的习惯就是受妈妈的影响,她的妈妈毕业于复旦大学,后来当了老师,平时很喜欢看书,她耳濡目染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阅读带给董卿不凡的谈吐和开阔的眼界,让她在一众主持人中脱颖而出,并制作出了脍炙人口的节目。
自己当妈妈之后,董卿仍然选择了回到工作岗位,因为言传身教最容易影响孩子。
为自己活和爱孩子是一致的
许多父母常常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爱孩子就应该为了孩子而活,如果为自己活就是自私的父母。
其实,为自己而活和爱孩子并不冲突,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抚养教育孩子也是每个父母都必须做的事情。
我们所提倡的父母为自己而活,是指父母不必为了孩子去做一些不是非做不可的牺牲。
比如常用来表现父母一切为了孩子的例子,父母带孩子去吃平时不怎么舍得吃的昂贵美食:
A父母的做法是让孩子一个人吃,并且告诉孩子:“你吃吧,爸妈就不吃了。”
B父母的做法是和孩子一起品尝这难得吃到的美食,并且告诉孩子:“正因为咱们平时不怎么吃,今天更应该好好享用。虽然现在还不能天天吃,但是我们以后可以通过努力改善生活。”
表面上看,A的父母很无私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了孩子。事实上,孩子要么带着愧疚的心理吃不尽兴,要么把爸妈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只会索取不懂付出。
如果让孩子选,孩子应该都会希望自己的父母像B父母一样。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的和父母一起享用美食,快乐是双份的,孩子会爱家人也会爱自己。
做个潇洒父母
时代变了,父母的观念也要变一变,学会做个潇洒的父母。
追求梦想、自信快乐的父母,孩子也会对生活有目标、自信开朗。
整天围着孩子转、没有自我的父母,无法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只能每天给孩子讲道理。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孩子最烦的就是父母讲道理的。
我的同事小Z就是个非常潇洒的妈妈,并不会因为有了孩子就完全放弃自己的生活。
她是个非常开朗爱交朋友的人,周末有时候会邀请朋友去家里吃饭聚会。
受她的影响,她家孩子从小就知道怎么和别的小朋友交朋友,人际关系很好,这也让孩子更自信。
都说当妈了就没有自己的时间,这在她身上也不是问题。
这么多年她一直都坚持运动,孩子小的时候趁着孩子睡觉她在家自己锻炼。孩子大了一些之后,她就跟孩子约定好时间,她运动的时候孩子做自己的事情。
她从不用特意去教孩子怎么交朋友、怎么坚持怎么上进,在她发展自己的爱好提升自己时,孩子已经都学会了。
这就是潇洒父母的魅力,他们自己在不断成长,不断用成就取悦自己。不会抱怨为了孩子牺牲了多少,他们带给孩子的总是积极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