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代”,大概可以有很多的前缀,比如时下比较热门的“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股市黄金时代”等等。在《趋势、机遇及挑战》一文中,我预测以后的趋势之一是:由“吃喝”转向“玩乐”,这样预测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非要找一点理论依据的话,大概可以套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需求层次得到了进一步升级。除了由“吃喝”向“玩乐”转变以外,我以为,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人们开始追求品质:生活的品质,产品的品质。
前段时间我的一位同事拿了一个小米的平板在玩,我第一次知道小米有平板产品,于是拿过来把玩了一番,之后我有了一个“顾虑”——这么一来,那些“杂牌”平板们哪里还有生存空间呢?!因为这价格和那些杂牌基本差不多,但品质体验却要好得多。类似地,前两天和一个好朋友聊天,讲到“品质”,他说他用的苹果手机坏了拿去修,当维修人员打开手机时,他很“吃惊”——那么简单的东西,卖到6000元,还供不应求?!他得出的结论是:这东西品质过硬的同时,还能满足人们“好面子”的心理。
据我的观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的生活状态大概是“将就”,或者是因为囊中羞涩吧!所以,人们只要吃饱就行,谈不上吃好,物质产品上的消费很多时候也秉持“能用”、“还行”的将就态度,这也是为什么那个时候的企业,无论生产多么“挫”的商品,也总是能找到消费者。但是,今天或者说再往下走,这样的企业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举个例子,很多人都知道,过去几年小米公司创造了一个神话,而且这个神话还在继续,有很多人认为主要是它的粉丝营销做得到位,事实上,我以为最核心的能力在于他的产品性价比高——产品品质过硬(相比国内很多手机、山寨机品质好得多),而且它刚好抓住了人们开始对品质追求的时机。同样的,宜家能够长盛不衰,一个主要的原因也是基于其产品品质和价位。
前段时间,凡客CEO陈年写了一篇文章《所有凑热闹的公司都会烟消云散》,在文章中陈老板反复强调一个观点:要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所以,凡客现在主要在做的就是生产一款最好的白色衬衣。这个产品到底做得怎么样,是不是如陈年在文章中所讲的那样,我不清楚,但起码,我很认同他的这一观点——将一个产品做到极致。实际上,很早以前,西方就提出所谓的“工匠精神”,其中一个特点就是不断的钻研技术,做到极致。有两个国家在这方面一直走得比较远,一个是德国,一个是日本,这两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尽管现在日本好像是不行了。但绝大多数细分领域里的顶尖技术都掌握在德国人、日本人手里。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升,会逐渐变得“挑剔”,对价格会没有以前那么敏感,所以,如果在市场上能够提供出足够好品质的东西,未来一定会有市场。可以预见,品质时代正在朝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