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斋日晚少人还,梦觉卢生只汗颜。
短翼差池群巷外,乱红轻薄弹屏间。
调成滋味如鱼重,赞得清新共蛋闲。
蜃气酸风射眸子,漫天花雨弄村顽。
平心静气,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这样的线性思维正在被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取代,这种新模式希望也需要以简短、杂乱而且经常是爆炸性的方式收发信息,其遵循的原则是越快越好。
尼古拉斯•卡尔在《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中指出,这个前提条件正在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变得岌岌可危。计算机仍然不能解决那些不可被计算的问题,然而我们自己却在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人类独有的那部分思想优势。
人们用以支持或扩展自己神经系统的工具塑造了人脑的物理结构和工作方式,比如我们怎样发现信息、存储信息、解释信息,我们怎样引导自己的注意力,怎样调动自己的感觉,我们怎样回忆,怎样忘记,这些都受到技术的影响。
比起无法存储信息,更糟糕的或许是无法处理信息,因为缺乏连贯深入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得左脑构建的思维体系破碎凌乱,于是对信息的使用也随之变得浅薄,好在可以有左脑的能力多能被AI替代。
我们需要学会隔离永不停息的信息大潮,停止浅尝辄止的、信息采集式的阅读,回到书籍时代的深入阅读,通过思考把信息组织到一个完整的框架或体系中,花时间进行这个反思和组织的过程,使信息以及你为它组织的框架能被转入长期记忆,使其孕育出深刻的、创造性的思想。 互联网是永不停歇的闹市,充满了“喧哗和躁动,却鲜有意义”。
“浅薄” ,在汉语中带有贬义 ,但在本书中却不一定是贬义 。互联网是自有书籍以来最有力的一项技术 。 作者认为 , “只有在智力发展史的全面背景下来观察 ,才能对互联网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作出正确判断。” 之前的工业化思维方式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由浅入深 ;而互联网时代所需要的信息化思维方式是透过本质看现象 ,由深入浅 。后者达到的 ,就是浅薄 ,而这种“浅薄”其实比深刻境界更高 。但人要达到新的“浅薄”境界需要经过读书获得的“深刻”境界才能不被互联网的碎片化所拐带
因为我们不能把系统化的思考能力外包给互联网的碎片性,所以是先要会读书才能会用网。[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