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光居静庐,已有多年,那里“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激湍”,更有“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常邀三五好友“丝竹管弦畅叙幽情”,又或七八同知“游目骋怀放浪形骸”。然最喜静坐门前,独品一壶香茗,抽两口“还魂草”,观四时变化,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也好,青萍翠藻绿荫回凉也罢,细柳连营松竹参差又或青杏含霜梅花若雪,于他,都是躲避闹市浮华的一种悠然散淡。他喜欢起坐自怡间,皆是风弄花影。这般时光,便是淡然清极的至高境界。
当下中国画语境里,能够心无旁骛的坚持自我,不在所谓的“文化森林”里迷失,坚守内心最后一方文人的净土,实在不易。好在郝光是一个无伪无饰、至情至性之人。他有着艺术家最纯粹的创作状态,一直以来,他始终追求超然世外的真我,不求官、不求仕、不求名、不求利,唯有尺牍之间释放本真,在色与墨之间揣摩、拿捏、品味、玩赏……
长安浩瀚的传统古韵养育了其文人气质,他高高大大却毫无架子,很少有困惑、压抑、抗争等负面情绪,他的悠然自得常使人如沐春风,以画为寄,在艺术语调里成就一种温暖灵性,轻抚着每一个观者的灵魂。正如其师邵养德先生所言,郝光的作品“不哗众取宠,不玩弄笔墨,不媚俗讨好,不邀功请赏!他一意孤行,只走自己的‘独木桥’,他向传统回归而不冲击市场,相信艺术的本质深深扎根于传统之中。”多年以来,他在传统的浩海里汲取营养,探索、追寻、推翻、再来……
静庐写生基地建成以前,他的作品月色荷塘又或者香茗清灯,顽石红花又或者松菊篱下,在他,皆在画中营造一片和谐宁静,看似繁华锦簇,实则难诉其幽。好在,郝光是一个有理想便付诸实践的人,十年以前,他一直想在终南山寻找一处栖息心灵的宝地,多年的寻寻觅觅,于终南首阳山下的耿峪结缘,从这片土地开始,十年来,郝光自饶天趣,一边在唐诗意境里驰骋,一边在静庐建设中不辍。
十年磨一剑,画中的清幽雅静付诸现实,生活终至静谧,那简约清新处便是温馨的休憩地,他的画也因此有了更多静气,虽不见亭台楼阁、弱柳扶风,却有荷风露韵、青霜如雪;虽不见苍茫空旷、溪涧幽曲,却有书卷之神、精炼之笔;更不拟喷溅流荡、折踢顿挫,唯有飘渺空灵、映带生情。此时的郝光,以淋漓的笔墨斑斓的秀色,将心中大慧转换为笔下大智,画面里不再争一时之短长,更不求半点之浮华。画由心生,心由画静,笔与墨、色与韵交替而行,更有一番剔透之美。
他的画,依旧是花鸟鱼虫,却多了“半开半落半抱春寒,浅红醉粉十里桃花”的浪漫,返璞归真、天然之趣扑面而来!追求中国画深邃的意境,始终是他期望达到的高度。他的作品,题材此前大多生活中常见之物,此后更多了日夜所见的山野清趣,超然世外的空灵亦跃然纸上。在表现手法上,依然在传统的路上前行,从笔墨、色彩、层次、形式上,都赋予所描述的物象一种人文情怀,再怎么千姿百态、异彩纷呈,都不弃绘画本身的美感。在中国画越走越远的今天,郝光的作品把我们瞬间拉回了现实,拉回到众生可观的范畴,鲜艳欲滴的葡萄,一盘熟透了的草莓,几个籽粒饱满的石榴和三两劲挺的兰草,又或清茶一杯三两茶盏半卷古书,惬意悠然的快事远不止于此。所以,远看有清风明月,近观有嫣红半枝,画遍终南美景,尽赏耿峪姹紫,将一生的品质、思想、学识、情感,在方寸之间纵心随意是何等的幸福!
而郝光,并不拘泥于传统,他的作品常常提笔落字妙趣横生,让人莞尔一笑恍然大悟,有时像预言让人浮想联翩,有时像警句让人醍醐灌顶,有时像闲云野鹤让人喜不自胜……有时简约空灵,有时色彩大胆,有时粗旷浑厚,有时细腻讲究,观他的画,喜众妙,乐天和,意蕴无穷。
十年以前,郝光坚信“艺术作品的创作关键在于生活。”他认为,绘画和演戏一样,只有真实才有无限可能,他当初设定的宏伟计划,如今已全然实现,在终南山下终日与花花草草为伴,与大小动物为伍,感受生命的真谛,在天地间求自然融合。有梦想的人很多,为梦想而矢志不渝艰苦奋斗的并不多,郝光算一个!
如果说前半生,长安画坛的老前辈对郝光的影响举足轻重,从齐白石的绘画准则到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方济众、康师尧、刘文西等人的身体力行,让郝光一直坚持“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方成就彼时之自己,那么,后半生,随着静庐山庄的成型,偏爱写生的他终于有了大有作为的天地,可谓临摹名作千千遍,不及山中转一转。早些年无数张农民的肖像和速写成就了他作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的地位,那么,从静庐始的无数张花鸟写生和四时山色的揣摩,将成就一个未来的有着真实力量的郝光!
看过世间种种的浮华方知山间日月的可贵,品过山珍海味的佳肴才显清淡本色的纯粹,我相信,浑身散发着东方艺术灵性的郝光,倘佯在清澈雅幽的静庐,身临唐诗意境的隽秀之地,不过数年便将迎来新的艺术生命,以他西北人的激情和直率,惯有的醇厚、稳健、含蓄、婉约的格调,继续写意、写趣、写神、写我,流水千里清泉潺潺,必将摇曳出一个别样人生。
写这篇文章之时,原本与郝光先生有个两年之约,在静庐山庄做一个诗情画意的情景展示,可惜尚未成形,秦岭深处的画室都被拆了....此梦搁置,此文尚在,纪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