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弘丹老师直播:从“怕写作”到“敢输出”,我找到读书变现的破局点

听弘丹老师直播:从“怕写作”到“敢输出”,我找到读书变现的破局点

以前总觉得“读书写作”是件“高大上”的事——要么得有深厚的文字功底,要么得把书啃得滚瓜烂熟,不然写出来的东西只会没人看。直到听完弘丹老师的直播,我才发现自己一直困在“完美主义”的误区里,而她分享的方法,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从“读死书”到“活输出”的大门。

最让我触动的,是她反复强调的“融入自己的故事”。我以前写书评,总爱逐字摘抄书中的金句、罗列章节要点,觉得这样才够“专业”,结果发出去的内容干得像白开水,连自己都不想再看第二遍。

弘丹老师说“你的故事背后是你的价值观,经历才最打动人”,这句话点醒了我。想起之前读《被讨厌的勇气》,我明明因为“课题分离”的观点,解决了不敢拒绝同事加班请求的难题,却从没在文字里提过这段经历——原来我一直忽略了,读者真正想看到的,不是书本的“搬运”,而是知识如何“落地”在普通人的生活里。

“借势”和“抓流量”的思路,更让我打破了“做博主只能靠自己”的执念。我总以为新人没粉丝、没影响力,写什么都没人关注,却没想到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选自带IP的名人传记,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比如写曾国藩时关联“职场自省”,写《小王子》时对接“成年人的孤独”。

这不是“走捷径”,而是让优质内容找到更精准的受众。就像弘丹老师说的“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身上是座山,但借势能让你站得更高”,原来普通人做读书博主,不用硬拼“原创”,而是要学会“连接”,让书本知识和读者的需求产生共鸣。

最意外的是,她消解了我对“不敢写”的恐惧。直播里提到“会摘抄就能做读书博主”,这句话让我松了口气——原来不用追求“字字珠玑”,哪怕只是提炼书中一个核心观点,再配上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就是一篇有温度的内容。

以前总怕自己写得不好被嘲笑,现在才明白,比起“完美的文字”,“真实的表达”更能打动人。那些犹豫着不敢下笔的人,其实都在浪费自己“读过的书、走过的路”。

听完直播,我立刻试着用“一本书、一个金句、一个故事”的方法写了第一篇短文,虽然没有爆火,但收到了两条读者评论:“这说的就是我”“学到了,谢谢分享”。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读书写作不是“精英的游戏”,而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自我表达工具”——重要的不是写得多好,而是敢不敢开始,能不能让读过的书,真正成为自己的“资产”。接下来,我想跟着课程系统学习选书和写作技巧,把“读书”从“爱好”变成“能带来价值的事”,这大概就是这场直播给我最珍贵的礼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