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快乐越来越难的时候,其实是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关掉朋友圈的通道,将自己的访问权限设置成仅三天可见,我都没有再打开过那个通道,也没有想要打开的愿望。
以前,早起的闹钟关了以后是先刷一波朋友圈,让自己清醒,然后再爬起床。
而后我发现,只有每天早上的阳光可以让我觉得感动,朋友圈于我而言,便失去了意义。
不再把精力放在别人的吃喝玩乐上,也不轻易的展示自己的生活。
上一周我看到张十三以前写过的一篇文章,他说朋友圈真的会限制我们的眼界。这个平台的存在,使我们不得不花更多的心思无死角的装点自己。
你花在上面的时间和精力,无非就是想得到一个又一个点赞,告诉别人你的生活有多丰富,多精致。
我们每天几乎都会花一些时间去点开朋友圈,不是真的想关心列表里的好友,更多的是出于攀比的心理,原来她过得也不过如此,又发自拍一定修了很久的图,明明没读过多少书天天发名人语录,又换女朋友了真是渣男······
朋友圈的内容一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你的情绪反应,长此以往,你的情绪就会被这些无聊的内容带着走,哪怕是你不喜欢的,可你还是主动地去接受。
这样一来,朋友圈就限制了你看世界的眼光。
那些刻意准备给微信好友看的东西,在潜移默化当中将成为自己生活的标准。
别人用的手机,别人的旅行照片,别人的家庭晚餐。
如果你精心准备的生活只是为了发朋友圈,就是将生活的质感大打折扣,因为你爱的不是生活本身,爱的是别人看你的眼光。
我有的朋友刚上班没多久,看她最近的状态,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一定知道生活不易,状况百出,一次次的吐槽和抱怨,一整晚,有人点赞,有人安慰,却没有人真的能帮她解决问题,时间长了,安慰的话也渐渐说不出什么花样。
以前大大小小的事发朋友圈,到如今的三天可见,甚至关闭了朋友圈通道。
以前我也喜欢对亲近的人掏心掏肺,到现在很难敞开心扉,因为我知道,生活不易,没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度过一次次难关。
以前也曾觉得朋友越多越好,喜欢自己的人越多越好,其实自己根本不擅长社交。当我们认真的读过许多哲学著作之后就会领悟到,人生就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
给生活减压,先要学会放下包袱,放下虚荣,去看更广阔的世界,去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最近我也忙于打理自己的生活,不仅关闭了朋友圈,也减少了与人的交流。国庆从青海回来以后,我将自己的旅行日记写在了公众号里,没有转发到朋友圈,我看见我的朋友们给我点了在看。
说好要帮我庆祝生日的那天,也没有收到一条消息。那时候我突然发现,当我认真的经营起自己的生活时,并没有把谁一定要装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也不要太高估了自己在别人心里的重量。
有想要倾诉的时候,再静下来思考一下,于是,所有想倾诉的冲动,在按下发送键的那刻已经没有了交流的欲望。
当快乐越来越难的时候,其实是我们太压抑自己了,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让生活变轻,把圈子变小,从告别复杂的朋友圈开始吧,
不久后,你会看到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