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自述》读书笔记(2)

day49  3月17日

阅读内容《四十自述》1——64

收获:1.读《归国杂感》,体会到胡适先生的敢说“老实话”,感慨于他的直言不讳;

2.他对于易卜生作品研究的角度之多、研究之深,对于正在读书的我有很多启发;

3.妇女的贞操问题大讨论,孔子提出的“君子之道四”,胡适先生认为应该加上无伦中的之道五“所求乎妇,先施之,未能也”;

4.胡适先生以一个现代学者深邃的眼光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内容无不体现在他的卷首语中所提出的“把自己铸成独立的人格”;

5.特别喜欢开篇的一段话: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把自己铸造成了自由独立的人格,你自然会不知足,不满意现状,敢说老实话。

day50  3月18日

阅读内容《四十自述》65——121

收获:1.作者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一种珍惜与认识,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兼而有之;

2.《差不多先生》角度独特,但事件却是大家所熟悉的,直达人心;

3.《老章又反叛了》,追求进步,坦诚相待,文人的直面人生;

4.《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一文看出作者对于知识和真理的探求,明确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个人感觉有些偏激了,东方人也始终走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他所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只是一家之言而已。或许是因为我们读此文时,我们的思想已经比三十年代的人进步了很多。作品还是有其时代性的。

day51  3月19日

阅读内容《四十自述》122——188

收获:1.作者由坐车、摩托车、打麻将等生活事例中引发的思考;“只有不长进的民族会以闲为幸福。”

2.《人生有何意义》,感慨更深,很多语句发人深省,值得单独撰文;

3.最早的一万小时定律应该是胡适先生提出来的吧;

4.对于教育与文明的认识清醒深刻,现在的人还不可能完全做到。

day52  3月20日

阅读内容《四十自述》189——246

收获:1.《我们走那条路》深刻,对于而今仍然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值得单独撰文;

2.中国传记文学不发达的原因:没有崇拜伟大人物的风气;多忌讳;文字的障碍;

3.中国的五大敌人: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

4.理想的作用之所以在。

day53  3月21日

阅读内容《四十自述》247——304

收获:1.《追悼志摩》用巧妙构思把徐志摩的诗文写进自己悼文中;

2.给大学毕业生的赠言,建议大学生不能以两种方式堕落,可是我们如今的大学生还在用这两种方式堕落。抛弃求知欲望,抛弃理想与追求;

3.作者开出的治疗方子: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发展一个非职业的兴趣;要有一条信心;

4.《惨痛的回忆与反省》,中国的三害,五鬼,三主义,六个社会重心;

5.对于民族、民权、民生作者都有清醒的认识,尤其是在大学毕业生典礼上的告诫更值得我们今天的学生自省与反思。

day54  3月22日

阅读内容《四十自述》305——376

收获:1.作者提出的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圣人的模仿;

2.祖宗的光荣不能拯救我们的痛苦,真诚的愧耻自然引起向上的努力;

3.颓废懒惰的人,痴待灵感之来,是终无所成的。“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五益,不如学也。”

4.读这些文章,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作者所提出的信心与反省问题。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进步的基础都源于信心,但是信心要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之上,也就是人要有坚定的新帐,正如在那个时代坚信中华民族是一定能走过灾难一样。但是信心也要建立在反省的基础强,在作者的《信心与反省》等几篇文章中,作者之于民族的深刻的反省,特别是提出的教育破产的救济要靠教育等观点,直到今天仍不失其进步的意义。

day55  3月23日

阅读内容《四十自述》377——410

收获: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争一直在进行着,直到现在到底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在一些人的思想上还是有争议的;

2.文化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文化本身是保守的,而且没有一种完全可靠的标准可以用来指导整个文化各方面的选择去取;

3.滥用名词现象被作者试作思想上的一大弊病;

4.《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中作者建议用充分一词,避免了全盘带来的一切琐碎的争论,也可以得到同情的赞助。

day56  3月24日

阅读内容《四十自述》411——494

1.关于《自序》

      胡适先生在《自序》里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他写自序的原因:使我们的文学里添出无数的可读而又可信的传记来。我们赤裸裸的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资料,给文学开生路。

      中国的传记文学一直不发达,这个问题胡适先生在他的《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中,就曾提到中国传记文学不发达的原因主要有三:没有崇拜伟大人物的风气,有诸多的忌讳,另外就是文字上的障碍。因为传记文学本身是要“写出他的实在身份、实在神情、实在口吻,要使读者如见其人,要使读者感觉真可以尚友其人”。

      作者于文学的热爱与贡献,诉诸笔端,一代文人的襟怀尽现眼前。

2.关于《序幕》

    母亲对于我就是恩师,就是严父,在母亲的个人魅力的浸润里,我长大成人。对于母亲和外祖父、父亲等上代人身上所具有的优秀的品格,作者在《我的信仰》一文中也写得比较清楚。比如外祖父的希望重盖祖屋的信仰支撑着他在艰难、动荡的年代里活下来,并且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母亲统一嫁给父亲,也有为父亲实现其理想的原因。正是这种上代人身上的优秀品格,让作者心中也有了理想。在《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里,作者就告诫理想对于人的意义所在。

3.关于《九年家乡的教育》

      九年,作者说自己“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其实作者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父亲用方块红笺教我和母亲识字,那“都是我们三个人的最神圣的团居生活的纪念”;父亲亲自编写并抄写的《学为人诗》和《原学》成为我的蒙学课本;母亲渴望我读书,优厚的学金为我带来的是讲书的特殊待遇,而“我一生最得力的是讲书,父亲母亲为我讲方块儿字,两位先生为我讲书”;大量的读小说,对其一生治学作文都有大的帮助。更重要的在这九年里是母亲的身教,才使得“十二岁离开母亲,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正是因为亲情、人品、教育及人格的教育与影响,使得作者从没有迷失自己,终成为一代大师。

4.关于《从拜神到无神》

      作者从小读私塾,程朱理学的“气”和“理”,虽有不彻底的地方,但很可以破除不少的迷信。作者在《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一文,也曾经提到人们拜神的原因:“想求的感情上的安慰,不惜牺牲理智上的要求,专靠信心,不问证据,于是信神、信鬼、信上帝……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当人们相信自己的能力的时候就不再拜神了。胡适先生应该算是一个相信自己能力的人。但是,作者的从拜神到无神也是经历过一个特异的激变,他在《我的信仰》一文中有比较细致的叙述。

5.关于《在上海》

        自从十二岁那年跟着生病的二哥去上海,到二十六岁,只回过家三次,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不足六个月。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胡适先生算是做到了孝之终吧。

      年纪轻轻即守寡的母亲,对儿子还是怎样的爱与期望。“她只有我一个人,只是因为爱我太深,望我太切,所以她硬起了心肠,送我向远地去求生。”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啊!胡适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爱子的母亲。“孤零零的一个小孩子,所有的防身工具只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疑的倾向。”就是带着爱、用功和怀疑的心胡适开始了他的上海之旅,也开启了他的求学和为学之旅。

      在上海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敢于向权威质疑的学生,一个勤奋的学生,一个敢于担当的学生。正是这样的一个学生,开启了中国文学革命的新纪元。

6.关于《我怎样到国外去》

    一个学校就是一个社会,在那样动荡不安、思想激变的社会大潮里,学校也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公学和新公学之间的争斗让胡适更清醒的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少年人的理想主义守打击之后,往往是很激烈的。”因为“他们都为一个理想而奋斗,为一个团体而牺牲,为共同生命而合作”。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敢于挑战的学生,更看到了一个自立自强的十七岁的教师。这双重的身份锻炼了胡适的严谨治学的精神,也为他的出国打下了基础。“以学习论,我那时怎配教英文?但我是个肯负责任的人,肯下功夫去预备功课,所以这一年之中还不曾有受窘的时候。”也恰恰是这一年的教学,胡适的英文水平才能学过留学生招考的大门。

      离开母亲、受挫之后的他也曾经迷茫过、混账过,但是他很快就清醒了,走回自己应走的到路上来。

7.关于《逼上梁山》

      当我们在享受着白话文带给我们的便利时,殊不知胡适先生为了这便利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得有多大的勇气去挑战千年的权威。但说是逼上梁山,我感觉还不如说是主动攻占梁山来的更直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字于文章而言就是利器,器不利则功自然小。由文字到文学的讨论,使作者深思,于是便有了文学革命一词,于是便有了新文化运动。他的这种挑战权威的精神在刚到上海时就已经展现。因为文字,而进行的文学革命,让中国的文学获得了一次实至名归的解放。而留学生文学科学研究部的成立更是给了他一个广阔的舞台。实验主义哲学的思想让他勇于尝试,勇于革新,并最终认定白话文。为此胡适先生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导思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8.关于其他

胡适先生作为文学革命的发起者,他于文学与文字上的见地在他其他的文章中也有体现。比如《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中,他就曾提出了文化之所以不会轻易被变动,关键在于文化变动的性质:文化本身是保守的,而且没有一种完全可靠的标准可以用来指导整个文化各方面的选择去取,文化变革终有一个最大限度,就是终不能根本扫灭那固有文化的根本保守性。在《追忆曾孟朴先生》这篇文章里,作者对于曾先生的感激也是源于曾先生对他的文学革命主张的热烈的同情。一直在想,作者用“热烈的同情”来表达曾先生的态度,也足见作者在文学革命鹅进程中还是多么艰难。

作者一直认为传记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短板,作者写《四十自述》也是为了开创中国传记文学的新天地。但是作者却用不同的形式写了《怀念曾慕韩先生》《高梦旦先生小传》《丁在君这个人》和《追忆曾孟朴先生》几篇近似于人物传记的文章,姑且算是人物传记吧。

9.书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63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951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42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77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3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99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68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44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7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71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27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21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5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7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7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1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1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圈子圈套》是一本出版时间比较久的书,2007年出版了,讲述的是外企里大客户销售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到商战的竞争激烈...
    余仲泉阅读 926评论 0 4
  • 文/木棉 2017—10—1 在众多的文艺作品和中外世界名著中,歌颂人类伟大、高尚而纯洁的爱情似乎是人们永...
    木棉木棉2017阅读 822评论 2 2
  • 也许你们也有自己喜欢的人也许你们趁着早恋的出现已经在一起也许你们从一开始走到了白头但也有人中途离开忘记了最...
    Ao一世阅读 2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