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你的特权

特权,这两个字听着真的很刺耳,多数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把它解释为不公,差别待遇,它是社会默认的存在,但很少会拿到台面上来说。它还是社会矛盾,阶级矛盾的诱因,总的来说是不招人待的。

没人喜欢特权,除非你拥有它。( ͡° ͜ʖ ͡°)✧

人就是这样,当你被差别对待的时候,你极力维权,要与这黑暗的现实作斗争,甚至不惜付出沉重的代价。然而当你拥有特权的时候,你却暗自窃喜,偷偷缩在角落里享受这份差别待遇给自己带来的便利。人就是因为这些那些的不完美,才显得那么可爱ớ ₃ờ。

众所周知,学校是个微缩的小社会,这里的社会结构和外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特权在这里,在学生中也是存在的。

少先队干部,班级干部,以至于像小组长这样的职务,如果孩子们有心,借职务之便是可以给自己带来不少好处的。这就很讨厌了,这样的班级凝聚力肯定是不强的。好在大部分孩子们都还比较单纯,老师们都还是努力把正能量灌输到他们的大脑里,这才让孩子们在学校里能感受到“公平”的存在。

正是老师们的用心良苦,孩子们才能够在阳光下成长。然而我可能是个另类的老师,因为我会亲自赋予某些孩子一些特权。

今天中午可以不吃蔬菜。

今天作业可以少做一项。

这周不需要你打扫卫生。

......

还有很多类似的“特权”,这些带有奖励性质的特权,让孩子们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习惯,因为获得这些特权的途径就是所谓的“表现良好”,而不是成绩优异。我不喜欢“唯成绩论”,把什么好处都留给成绩好的学生,这样的特权我是不会给的。在我看来,小学阶段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绩再好以后也会在人格上有所缺失,对于我的学生,我不求他们能成才,只希望他们对社会无害。

刚才说的那些特权都还是面向全班的,除了这些之外,在纠正某些同学的行为习惯的时候,我还会制订些针对性比较强的特权。谈不上对症下药,姑且算是投其所好吧。

比如说,我班上有个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在学校里“兴风作浪,为非作歹,无恶不作”,从学校领导到后勤师傅,无不对其印象深刻。扔扫把,扔警示牌,拔灭火器,推其他同学下水,其他的一些“丰功伟绩”我就不提了。。。就这样一个孩子,他的身上却有一个我都自叹不如的特点,他特别喜欢看书。一年级的时候班级靠近读书廊,他一下课就往那儿一坐(前提是他不想捣乱),静静地看上一本又一本。大家知道,一年级的课间和幼儿园没什么两样,甚至更加疯狂,而他却能静得下心,任由周围人上蹿下跳,这一点我是深感不如。我家里买了本《白夜行》,看到今天才看了40页左右,每次看一会儿就不自觉的去摸手机了,他是怎么做到排除外界干扰,静静地去看一本书的呢,可能真的是热爱吧。

若真如此,我何不加以利用呢?

他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上课不认真听,小毛病一大串,却极其热爱读书。到了二年级,我们班到了二楼,按道理我们课间是不可以让学生下楼的,因为学校比较小,高年级如果和低年级抢活动地盘的话,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那这样的话他就去不了读书廊了。

于是,我给他的特权就是“可以下去看书”,但是上课铃一响就得回班上,并且如果被别的同学举报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那就不能再下去看书。

方法很笨,但收效还可以,至少开学至今他没有给我惹出什么麻烦,对他来说,不热麻烦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类似的“特权”还有很多。我喜欢看着孩子们慢慢改掉毛病,并且坚信鼓励比指责更容易达成这一目标。

面对教育,我也不过是一个小学生。

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希望能陪着孩子们一同成长。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体验: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说的是: 到处生机勃勃,一派欣欣向荣……春节后业务量如雨后春笋一样节节飚升!挥走冬天的慵...
    summerzsf阅读 229评论 0 0
  • 我们可爱的一家, 露营观星的来回程,爸爸要开5个小时的车,开心来回都睡了2个多小时。 回来路上,我们在车上进行了美...
    蔡敏_Michelle阅读 27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