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被一条消息给惊到了。
2017年3月,刘女士赴境外旅游遭遇意外事故,当场身故。家属最终获得保险公司1.18亿元赔款。
这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在“2017年度中国最具代表性十大风险管理案例”中的案例。
翻翻历史,2009年“法航空难”,中国一位遇难者获赔960万。当时,许多中国人被这个数额惊呆了,社会反响特别强烈。没想到仅仅8年多的时间,个人理赔纪录就已经翻了不止十倍,直接破亿。
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刘女士的家属为何得如此巨额赔付。平常保险公司赔付几十万、上百万就很了不起了,新闻稿“滴滴”响个不停。这次破亿的案子,怎么就没有见宣传呢?
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就是不好到处宣传。
一是这个案子不是一个公共事件,二是案子不具有普遍性,其他悲情加分什么都没有,公司觉得不好宣传。如果只是强调一个亿,会让人觉得公司的品味很low。
我们看看这个案子。
2017年3月,刘女士赴境外旅游遭遇意外事故,当场身故。事发后其代理人第一时间报案,平安人寿迅速成立专案小组,总、分公司相关领导和专家就此案进行了讨论,高度重视案件情况,并召开紧急会议,进行了缜密的工作部署。理赔人员及时上门慰问家属,安抚家属情绪,并协助家属整理相关理赔资料,做好理赔申请工作。家属最终获赔1.18亿元赔款,这也是2017年平安人寿单笔赔付金额最高案件。
刘女士具有很强的保险意识,为自己购买了充足的保险保障。2014年到2015年间,她先后投保了终身寿险、平安福提前给付重疾与轻症、长期意外险等多个险种,累计保额超亿元。
划重点:充分保险,累计,整理资料,平安人寿。
首先,保险产品。平安人寿的保险产品,市场一直反应性价比不高。但是,在面临巨额赔付的时候,有实力进行赔付,能轻松进行赔付的,一定是类似平安这种巨无霸的超大公司。我不敢看不起任何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但是,顾客的内心深处,在购买大额保单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公司的品牌和赔付能力。
其次,整理资料。保险的赔付,是要看资料的。没人会故意拒赔合理的保单,只要符合保单条款,只要资料齐全,保险公司该赔的就一定会赔。有争议的不多,如果有争议,记得找专业的律师来解决。(比如我)一般的律师就算来。现在的律师,分类已经比较细了,万金油、啥都能干的律师慢慢会退出市场。
第三,风险管理。保险的购买,风险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很多人觉得买了一份保单就够了。但是刘女士就不是这么办的。她在不断地给自己加保,直到她觉得保障充分了,才停下来。都说欧美人一生有N张保单,我们中国人不必亦步亦趋,但是,一定要学会管理自己的风险,不断夯实自己的保障,即便有一天风险发生,我们也能给家人留下爱,不留债。刘女士2014年到2015年间,投保了智胜人生、平安福、长期意外、尊越人生、尊御人生等多重险种,其中既有终身寿险、两全保险、重疾险又有长期意外险,可见刘女士具有很强的保险意识与财富管理意识,从意外、疾病、养老到财富传承,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第四,投保实力。过亿的保单,不是你想买,就能买的。“天价保单”背后,都是要经过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谨慎的财务核保才可以做到的,不是说你想买多高保险公司就能给你多少保额,也是要看被保险人的身价。刘女士很可能是一名成功的商业人士,财力雄厚。只有这样,她的保单才会被保险公司承保。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保险。保险能有什么用呢?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面向全行业征集近300件参评案例中,涵盖了公共巨灾险、信用险、政策农房保险、扶贫险、责任险、重大疾病险、意外伤害险、大病医疗等险种,单个案件赔付金额从7.88亿元到几百元。这些案例聚焦“最具代表性”和“风险管理”两大关键词,能看出保险业在服务实体经济、脱贫攻坚、民生保障等方面成为不可缺少的一股力量。
你还拒绝保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