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真是急死人了!一大群人等在站牌旁,翘首远望,公交车还没有来。
这趟穿越深山的线路,时间不准,车次不准,再不来车,就要在山里过夜了。
“车应该一定会来。从线路开辟,尽管不准,但车总是来的。”人们互相安慰着。
但是,孩子们已经困了。再说,有些年轻人准备不足,从早上到现在,只吃了一顿饭,等车时间又长,现在,精疲力尽,抱怨声开始响起来。
一对情侣,躲在站牌后面,只有他们不着急,无人认识正好,他们卿卿我我,旁若无人。
天快要黑了,车还是没有来。
二
每天从这里经过的车一般往返各有三辆,偶尔有加车情况。
最气人的是三辆一早来,然后一天没车。更恼人的是,因为路险难走,车到的时间没个定准,终点还不一样,好容易来辆车,却不是自己要上的那辆,望着好不容易盼来的车扬尘而去,只好干巴巴再等。
今天特殊,除去早晨过了一辆,一天再没来过。人们开始发慌,不会有啥事,取消了吧?
若是放到现在,一切不是问题,但上世纪,电话都不普及,更不用说是手机了。
越等时间过得越慢,又感觉过得越快,因为,天真的黑了。
车还是没有来。
三
几十个人开始躁动起来。
本来,这群人中,有的往上走,有的往下走,方向并不一致。现在,不管哪个方向的车都没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人们被困在这里。
离开这里!年轻人背起背包,按照自己对路程的揣摩,纷纷上路。但走了几里路,越走越黑,只得又走回来。
孩子们有的睡醒了,大声哭起来。
那对恋人,也从树后面走出来,加入到翘首以望的人群里来。
不管哪辆车来,只要有车来,先上车,到车站去,到城市去,成了人们共同的想法。
将近晚九点的时候,一辆破旧的大巴从山脚晃出身来。
人们挤做一团,但大巴仅挤下三个人,就开走了。撂下一句话:“后面还有车。”
真的,半小时以后,又来了一辆车,大家不管是否是自己要搭乘的车次,一股脑往里挤。一直到夜里两点的时候,等车的人才全部上车。
人们又累又困又乏。他们也不问这辆车到底要开往哪里,挤上车随便找个座位,有的就在过道上,斜着倚着,陷入沉睡。
四
他们到底要怎样到达自己的目的?那对恋人挤上了同一辆车了吗?天知道。明天,天亮了,到一个大的车站,总会有办法的。人们只有这样安慰自己。确实,在上世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好多时候就是这样解决问题的。
记得我的一个远房大爷,要到新疆投奔军团的儿子,走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在路上坐了无数的冤枉车,甚至还在砖窑做了两个月的工,春天出发,当见到他的儿子我的远房哥哥时,已经是这年年底了。穿一件不知哪里淘换的破大衣,胡子花白,像是从另一个世界逃出来的。
他大半年里,等了多少无关的车,走了多少无用的路,在茫然和无助的困境中,经历了怎样的煎熬和挣扎,谁知道?
现在想起这样的经历,恍如隔世。转念一想,我们的大半辈子,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