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经过拆迁工地,看挖斗车在忙碌,但是每抓一斗,都会等一下旁边的男人,原来是在找电线。我想,他一定是想卖些铜铁。砖瓦都将成为垃圾,而金属却可以再利用。在这一方面,王石十年前学习并效仿日本的装配式建筑就做的比较好,通过工厂化建设,不仅可以减少灰尘雾霾,而且可以在拆除时增加一些重复利用的几率。期待看到重生后的王石。尽管大多数人喜欢看他的红烧肉,喜欢嘲笑他的十福晋,但我则更希望他打磨出下一个褚橙。
今天出差,在火车站看到许多广告,觉得挺有意思。大家或多或少地表达出自己的特点或个性,用差异化的方式来营销。老板油烟机的特点是大吸力,oppo是前置摄像头大、方便自拍,赛菲尔黄金是无焊料……就连朋友开的思语烘焙做的月饼都打出了馅中馅的独特体验。
种种迹象都表明,大家越来越重视目前的年轻消费群体注重个性,注重独特,崇尚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我在想,按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那些channel、lv、prada、gucci的经典款会不会在二十年后因为那时的年轻人不喜欢滥大街而滞销呢?因为人手一件、款式雷同就意味着小女生们花了大价钱却没有买到相应的被关注感和回头率。消费群体的心理状态值得研究。
很可惜,因为出差,难得的一次培训课只听了不到两小时。这其中,感悟最深的是这句话:向外求,是先拥有,再做到,而后成为;而向内求,则是先成为,再做到,而后拥有。同样的三个词,因为顺序不同,说明人站的高度境界则完全不同。一个人,如果内心真正强大了,就不再需要那些外表的奢侈品去提升自己的形象。即便是同样地穿戴,也不过是享受那份品质和设计而已,不是让衣服来穿人,而是人穿衣服。
继续利用火车上的时间看晓说的4。自从有了看书的习惯,车上就不再去听音乐、看无聊的视频了,利用好每一个碎片时间,真好。
现代的战争,前线打的是技术,后方打的是经济。抗美援朝时期,那还是属于比拼人多,比拼刺刀的初级阶段,即便飞机之间还是数量的差异来比输赢。而现代战争比的完全就是技术,拿第五次中东战争来说,以色列和叙利亚都出动了七八十架战机,一方是三代机,一方是二代机,但战绩却是一方被全歼,一方毫发无伤。输赢已经与数量无关了。因此,我们更需要重视技术的领先,在研发上投入,企业之间也是如此。拿最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说,当用惯了4G的流畅网络,再回到1X的卡顿,就会让我们崩溃了。
有个现象值得深思,那就是看问题不应看表面,而是看本质。举个例子,许多先进的产品,无论欧美还是苏俄,都愿意卖给印度,不愿卖给中国。但核心的原因是,我们的仿制能力超强,而印度连起码的维修能力都欠缺,不怕仿制,而且还会源源不断地购买下去。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高铁,当年的刘部长把技术拿来后,自己发展越来越快,现在的中国高铁已经一骑绝尘了。当年的即时通讯和网购同样是学习美国,如今中国的物流网络已经比美国领先不下十年了。所以,当外企有先进技术却不愿与我们合作的时候,我们应该高兴,因为我们的能力对他产生了威胁,他担心我们学会了之后饿死师傅。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因为领跑者由于无人可带,需要孤独地站在船头掌舵,需要自己踏出前行的新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