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千年以降就是中国对外交流、贸易的大港,这也形成了广东人民好商重契约的风貌,思想开放,包容性强,海外大多唐人街说白了就是粤菜馆和粤式的商行。近代以来,香港作为中国和西方的交流通道,称东方明珠,海外华人讲广东话的占很大比例,再加上立国后叶家使广东地位超然,甚至中央向粤借钱以求度过财政难关,问题是上下两代革命里血火的交情都借不到,可见广东在改革开放以来是多么的得天独厚,在很长的时间内自然也一枝独秀。
我当初贩卖盗版光盘开始最初的商业交易,90年代是香港电影最鼎盛的时期,卖的最好的李连杰、成龙、古惑仔等都代表着那个时代最新的电影风尚,可想而知,对于在小县城里啥都不懂的孩子们有莫大的吸引力,这也构成了我的交易基础,同学们宁愿不吃饭都要攒钱买光盘,当然还有使青春期少年耳红心跳的三级片,而我也被戏称为性启蒙教父。看的港片多了,粤语自然也能听懂个大概,也比较向往早茶宵夜的美食,后来出国唐人街上都是粤菜馆,还在馆里刷过盘子,粤语渐渐的就听起来没有障碍,和餐馆老板的交流都是他说粤语我说普通话,倒也无碍,那个时候吃粤菜也是以烧腊煲仔为主,并没有特别的偏爱,嗜辛辣肥厚,最爱吃的零食是老干妈,通常看片时一口可乐一口老干妈,只吃牛羊肉和少量水果,蔬菜不吃,直到后来差点作死,才转向研究食疗,很自然的偏向注重熬粥煲汤的粤菜,我唯一会做的就是食材配伍煲汤。
我太太口味更加清淡,不盐不辣不吃甜食,时间一长,我也戒掉了辛辣,偶尔吃甜食,也因为易胖体质时常节制,我们都好吃爱吃,在北京经常大街小巷的找好吃的地方,只不过总没有地道的粤菜馆,所以我们就经常想着在广州待一段时间,好好满足一下自己饕餮之欲。
妻子返悉尼办事,我们就商量着回程飞在广州,我去接的时候正好一偿夙愿,在广州大吃四方。而我重要的合伙人大哥虽是新加坡人,但长居珠海,活动范围大多就在广东,这次来正好细细交流东南亚资源与矿主对接的事,岂止计划赶不上变化,才大吃一天,身体就发出警兆,膝关节剧痛,无法动弹,就这样原定的珠海、澳门以及最重要的吃一揽子计划全数泡汤,只能是苦哈哈的躺在这里读书,而到年底与一众伙伴执行的腹肌计划看来是进不了前三了,肌肉成型,只需要减脂就行,却在关键时刻躺倒,唉。粤菜虽然清淡,却过犹不及,嘌呤食物居多,过去调理的7、8年却是饮食了过多的嘌呤,北方脾胃受不得湿热食材,又该全面调整食物架构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我自小体弱,又不懂事的差点作死,再怎么保养锻炼,也只能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身体却是我的物理边界,好在精神自由追求者并不太在意皮囊,还一直跟自己作对,直到最近两年才开始学着与身体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