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份读书学习感悟

时间如流水,永远捞不起。五月一晃而过,我又要来随意写写五月的总结报告✌︎˶╹ꇴ╹˶✌︎,还是分为五个部分。阅读、唱歌、朗诵、写作和影视。今天还是六一儿童节,昨天看简友幸福猪的文章说“愿大家活出少年感、婴儿感”,这确实是一个宏大的祝福,因为太难了,因为绝难办得到。但是,不妨试一试,找找初心,找找热爱。我最爱的是阅读,而书声琅琅则是我一辈子的幸福快乐。我的初心永远是三五时,被盲人天泣叔抱在怀里,听年轻的父亲读书时的声声入耳,是被老妈禁止看课外书,偷了父亲的钥匙,把书柜打开,翻出来一本本连环画是的满眼放光。所以,我的少年感和婴儿感,当是阅读感觉,当是被禁止时的偷窥感,亲爱的“儿童”朋友们,你们的少年感。的婴儿感是什么呢?
书籍封面‖如侵立删

书籍封面‖如侵立删

书籍封面‖如侵立删

第一部分、阅读

本月增加了三本书的阅读,因此所读书目有《英美文学选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数学简史》、《基础数学与生活》、《十一家注孙子》(宋本影印本)、《如何独立思考》、《“毛”孩子:一个勇于求生的小孩》、《简奥斯汀:短暂的一生》、《家庭的觉醒》、《文征明行书名品》和《神女回忆录》。下面就每一本书作单独介绍,如下:

1.《英美文学选读》(Selected Reading In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本书编著者林庆新和王继辉教授。上个月还在阅读美国文学的WaldenThe Raven以及The Black Cat,本月弃美国文学,转而阅读英国文学的简奥斯汀和劳伦斯。两位北大教授的名字,我也就根据我的阅读顺序来编排,并未按照传统编排方式,多有得罪,敬请原谅。

不同于美国的梭罗和爱伦坡,本月读的作家D.H.劳伦斯是无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本来出生于英国的“山西小城”Nottingham,中文通常翻译为诺丁汉郡,是个产煤矿的“大省”。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劳伦斯老爸就是这样一个下煤矿挖煤的大叔,代表的就是最广泛的无产阶级。

Lawrence的Sons And Lovers这部长篇小说,在家庭创伤这一块写得特别深入。哪怕,我还没有正式感受劳伦斯的那份才情,只不过从“文学术语”导读、作者简历和作品概述中,已经足以了解到小说的精髓。

本月不单单读英语本身,我们还花了大约1-2小时,对劳伦斯的背景做了一次深入的挖掘思考阅读。这是阅读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的必要尝试,因为我们如果要深入理解小说中各个人物之间的那种扭曲的心理,就必须对现实人物劳伦斯足够了解,阅读文学作品,也是阅读作家本身的一个过程,也是阅读山川地理的一个过程,更是阅读历史文化的一个过程。

简奥斯汀本是我们前几个月读的一位大作家,她又是优秀的女性代表。这个月我们继续阅读一本英国传记作家菲奥纳的书《简奥斯汀:短暂的一生》,因为她同时也是英国人,当然也属于英国文学本身。我们放在第二本书详细介绍。

回过头来,我们继续说本月劳伦斯的那个相关文学术语,叫俄狄浦斯情结,英文名叫Oedipus Complex,这个词汇和弗洛伊德有关,和我们之前读的《梦的解析》有关。

弗洛伊德是比D.H.劳伦斯更早一个时代的人物,大约相当于劳伦斯父母的时代,生于1856年,死于1939年,这个弗洛伊德算得上的中上层阶级,所以比劳伦斯长寿太多,劳伦斯一辈子也仅有44年。

劳伦斯生于1885年,去世于1930年,作为矿工的儿子,同时又因为老妈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属于中产阶级),劳伦斯妈妈是教小学的老师,所以,在思想层面比劳伦斯爸爸高了一个层级。这就从小让劳伦斯喜欢妈妈,讨厌爸爸。

劳伦斯爸爸又是一个酒鬼,在被生活压弯了腰背的同时,难免对儿子拳打脚踢,甚至对妻子横加指责乃至偶有辱骂,也是在所难免。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知识分子用她的容忍,包容了一个酒鬼的一生。如同此类婚姻一样,大多数婚姻里面,那位知识分子总是得理不饶人的一个。而那个“没文化的”一方,绝对用其无理取闹和不讲逻辑,把“知识分子”耍得团团转,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一句老话诠释得特别入神了,也就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而作为儿子的劳伦斯,把父母的爱情❤️可谓研究得透透的,他绝对不让自己陷入“秀才遇上兵”的情况,劳伦斯的结婚对象很理智,也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是一位大学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德国贵族,可以为劳伦斯付出任何代价的值得尊敬的“好"妻子,但是,实际上中又抛夫弃子,当然劳伦斯的妻子,从中国传统文化来讲,是渣得不能再渣的女人了。

劳伦斯妻子生于德国,嫁到遥远的英国诺丁汉,后来在诺丁汉大学教书,给英国老公生了生个孩子。但是,很显然,哪怕做了妻子多年,她从来没有体会过真正的爱情,她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把自己嫁了出去而已。

在小自己六岁的劳伦斯身上,女孩找到了爱情,也找到了自我,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所以,女孩自然放弃家庭,抛夫弃子,跟随着劳伦斯流浪世界。正是劳伦斯深深懂得妻子,两个在身体和心灵上心心相印的人,也就更能长久。

当然,劳伦斯去世后,女人改嫁了第三任丈夫,那也只不过权宜之计,最后,她的第三任丈夫,把劳伦斯的骨灰安放在墨西哥的一个教堂里,让劳伦斯的灵魂得以某种的形式的安息。

今天,如果我们要去祭奠和缅怀劳伦斯,还真可以去到墨西哥的小教堂。劳伦斯的一辈子是浮萍飘荡的一生,是备受争议的一生,是描写爱情,同时又受困原生家庭折磨的一生。劳伦斯生活正值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他的婚姻,注定了他要被国家抛弃。在德国,他被认为是英国的间谍,在英国,他又被认为是德国的间谍,他是两边都不愿意接受的可怜人。

所以,劳伦斯带着妻儿流浪,再流浪,他们流浪到意大利、美国、墨西哥等等地方,却也因此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数十本诗集、长短篇小说、论文和画作等等。

再说俄狄浦斯情结,我们还可以换成希腊的另一个女性神灵的名字,称为Electra Complex,为啥要用这个Electra呢?这是在向以男性叙述为主导的一个反抗,如果是女性,我们就要记住叫“光明女神情结”或者叫厄勒克特拉情结。王继辉教授给的一段英语解释如下:

Female children may also show their infantile tendency of having intimate involvement with their male Parents, which is explained as the behavior of Electra Complex, named after another mythological figure, who helped slay her mother.

中文翻译,我暂时提供如下:

女性孩子可能也会对她的异性父亲,有这种婴儿般的复杂情感,我们可以换一个词汇来解释这种行为——“光明女神情结”,或者叫厄勒克特拉情结。厄勒克特拉,是另外一个神话人物,她残忍杀害了她妈妈。

最后,我倒不是完全赞同这种心理学的解释,也许有这种情结的存在,但是倘若这个异性父母,并不能够很好的作为榜样,一样会适得其反。我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我们家,我的那位“残忍的”老母亲,扮演的是一个不顾子女死活的角色,只顾自己心理舒服,而我那个老父亲却成为了这个家庭中的“秀才”,老父亲才是真正的“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在我看来,一个家庭中,子女通常会具有帮扶弱小一方的趋势,不论男女,只论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锄强扶弱,为了家庭中那个“偏弱”的一方,这个孩子迟早有一天“*揭·竿·而·起”,去造那个其自认为“强势”一方的反,这是人类所普遍共有的特性,不论古今中外。

当然,跟随着强势的那位父母,以更加不可一世的态度欺负那个弱势一方,也不是没有。而且,这个“强弱”也是相对的,具体解释权,可能还要本人去自圆其说了。只不过,这个世界,普遍的和逻辑上的强弱,还是可以区分的。譬如,运用各种暴力,以达到其控制的目的,这在任何地方,恐怕都不会怎么受待见。

最后,我们来看一段本月读的劳伦斯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其中一段,逐字逐句的中英文翻译如下:

SELECTED READINGS

Sons and Lovers

(An excerpt from Chapter Ⅷ)

Strife in Love

选读《儿子与情人》
(节选自第八章)
爱的冲突

Friday night was reckoning night for the miners, Morel "reckoned" ——shared up the money of the stall ——either in the New Inn at Bretty or in his own house, according as his fellow-butties wished. Barker had turned a non-drinker, so now the men reckoned at Morel's house❶.

对于矿工们,周五晚上是值得期待的。莫雷尔也"期待"——享用着"私密间"的金币——或者在布莱蒂的纽因,或者说在他自己房子,如同伴所期望一样。掮客转向一个不喝酒的人,所以,现在这个人,在莫雷尔家思量着。

Annie, who had been teaching away, was at home again. She was still a tomboy; and she was engaged to be married. Paul was studying design.

安妮被教会离家出走,此刻又回到家中。她仍然是一个假小子,而且,她总是被安排相亲。保罗正在当相亲的参谋。

Morel was always in good spirits on Friday evening, unless the  week's earnings were small. He bustled immediately after his dinner, prepared to get washed. It was decorum for the women to absent themselves while the men reckoned.

莫雷尔总是再周五晚上,精神亢奋,除非这个星期的收入太少了。晚饭后。他立刻催促着,准备清洁卫生工作。男人们总是猜度着,女人肯定要求端庄得体,否则绝不配合。

Women were not supposed to spy into such a masculine privacy as the buttles' reckoning, nor were they to know the exact amount of the week's earnings. So, whilst her father was sputtering in the scullery, Annie went out to spend an hour with a neighbour. Mrs. Morel attended to her baking.

女人们也认为,不可能窥探到"男仆们"的揣度,毕竟这是阳性私密的东西;也不可能确切知道,一个星期工资究竟是多少。因此,尽管安妮爸爸在厨房里唾沫飞溅,她还是头也不回,要去和邻居玩一个小时。莫雷尔夫人照顾着烘焙工作。

"Shut that doo-er❷!"bawled Morel furiously.

Annie banged it behind her, and was gone.

"给我关掉哪个门。"莫雷尔气汹汹地咆哮。安妮"哐当"一声,地动山摇地关掉大门,一溜烟跑出去了。

"If tha oppens it again while I'm weshin' me, I'll ma'e thy Jaw rattle,❸' he threatened from the midst of his soap-suds. Paul and the mother frowned to hear him.

"如果我洗碗快时,哪个门再开,劳资会幼断你脖子。"爸爸从满手的肥皂泡中威胁着说。听到他这话,保罗和妈妈都皱着眉头。

Presently he came running out of the scullery, with the soapy water dripping from him, dithering with cold.

"Oh, my sirs!" he said. " wheer's my towel?❹"

不久,莫雷尔从厨房走出来,肥皂水从他手上往下滴,冷得发抖。
"噢,我的老师。"他说,"我毛巾去那里了?"

It was hung on a chair to warm before the fire, otherwise he would have bullied and blustered. He squatted on his heels before the hot baking-fire to dry himself.

毛巾,挨着壁炉,就挂在椅子上烘干,不然,莫雷尔又会恐吓威胁别人。他掂着脚后跟,蹲在炽热的烤箱壁炉旁,烘干自己。

"F-ff-f" he went, pretending to shudder with cold.

"Goddness, man, don't be such a kid!" said Mrs. Morel. "It's not cold."

"唔…唔…"莫雷尔吹着气,装作一副冷得颤抖。
"天啊,男人啊,不要像个小孩,那么幼稚!"莫雷尔夫人说道,"你又不冷。"

"Thee strip thysen stark nak'd to wesh thy flesh i' that scullery❺, " said the miner, as he rubbed his hair; "nowt b'r a ice-'ouse!❻"

"And I shouldn't make that fuss, "replied his wife.

"你脱得光溜不挂,在后厨洗身落体。"矿工说着话,用手摩擦着头发,"没奶吃,冰哭龙。"
"我才不会跟你吵",妻子回答道。

这几段,读起来,可谓真是特别难理解。特别第一段话,如果不静下心来,根本读不懂。反正我第一遍,完全没读懂。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工人运动此起彼伏,工人要求加薪,要求双休日。很显然,这里面小说中的矿工们都已经争取了双休日,起码莫雷尔一家却是如此,矿工们周五下班就解放了,可以回家和妻子温存,也可以去到布莱蒂找小旅馆发泄一二,总之,作者在暗示某种不为小朋友所听得懂,和看得懂的东西。

此外,作者H.D.劳伦斯为了表现矿工老爸的没文化,每一句话里面都加入了精准的错误,如果没有语感的人来读这个书,真会崩溃的。下面主要是就劳伦斯为了体现老爸的文盲,所用的错误,做一个注释。

注释:

❶最后这一句Barker had turned a non-drinker, so now the men reckoned at Morel's house.更是形象又生动。Barker本来是安排在商店门口招徕顾客的,这里作者竟然用在这里,那就是比喻矿工们的,好像是一个掮客,转向自己的妻子,不喝酒的人是谁,当然是妻子们了。

❷Shut that doo-er,这里面作者为了表示老爸的文盲和不识字,竟然把单词都给写错了,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良苦用心”,所以我翻译用了错误的汉字“给我关掉哪个门。”中文汉字“门”太简单,不太好表示说话者的没文化,但是倘若在“那个”“哪个”上就可以大做文章了,这里本应该是用“那扇门”,我给它“那”和“扇”都用错了它,变成了“哪”和量词“个”,说明说话者根本分不清“那”和“哪”的区别,也搞不清清楚量词“个”和“扇”的区别,那当然就是文盲了。诚然,实际上,门这个事物究竟用“扇”和“个”的哪一个呢?这是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此处,我就不细致探究了。

❸If tha oppens it again while I'm weshin' me, I'll ma'e thy Jaw rattle,此处又是一句用来描写旷工没文化的句子。我翻译时,就不得不费一番思量了,tha oppens本来应该是“那扇门再打开的话”,他that door不会说,直接说成了tha,是不是很没文化呢?open也不会说,竟然把p双写了。我还是用了“哪个"来翻译,后来还有一个词weshin',我猜他是说wash,结果写成了wesh,英语中是没有这个词的。我只好想到中文里的碗筷的筷子,文盲肯定是不会写的。那就写成"快慢"的"快"再合适不过。下面还有一个ma'e,我猜他应该是make这个词,既然不会写,那就逗号代替了╯□╰。这里面我翻译时,又用了中文里的错误,把"拗断"错写成了“幼断”岂不是很有趣呢?哪怕再文盲,幼儿园的幼字还是会认会写的吧?但是,也正是他把“拗断”说成了“幼断”就显得旷工特别没文化。

❹wheer's my towel,英语里是没有wheer这个词的,只有wheel,表示“车轮,轮子,突然转身”,这里面当然就是where不会写不会说,就读成了wheer,还是体现旷工的文化水平低。我翻译的话,还是用中文里的“那”和“哪”来体现矿工们分不清楚。那就成了“我毛巾去那里了?”

❺Thee strip thysen stark nak'd to wesh thy flesh i' that scullery,这又是劳伦斯故意为难我们读者啦,好在我一向语感还可以,于是我给它译为“你脱得光溜不挂,在后厨洗身落体"。劳伦斯又来用这种词nak'd表现老爸没文化了,那我就用中文的“落”代表“裸”吧。

❻nowt b'r a ice-'ouse,这一句也是够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因为用了两个逗号,b'r和'ouse,那我们也只能随便猜了,而且ice是元音开头,应该用an,比如说an ice cream, an iceberg等等,一句话有三个错误,这个老爸也是文盲得可以。b'r是什么呢?也能瞎猜了。可以是bear,也可以是breast,只能发挥想想去猜了。而且,如果是breast的话,前面这个nowt,应该也是一个错词,它应该是not,结果读成了nowt,意思是说“没奶吃,冰窟窿。"这和旷工的气质马上就对上了。所以,最后一个词'ouse那就不妨猜它是house。中文里窟窿,都有宝盖头,那既然是文盲,那就用最简单的“龙”代替“窿”,用“哭”代替“窟”,毕竟最简单。

2.《简奥斯汀:短暂的一生》(Jane Austin:A Brief Life

简奥斯汀是英国文学的一位杰出女性代表,作为一名毕生致力于文学创作的边缘作家,在有生之年也并未达到当世伟大作家的行列,但是二百年后的今天,毫无疑问,她已经成为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本书作者Fiona Stafford(费奥纳·斯坦福德)写于2017年,译者张学治。而且,我们知道简奥斯汀生卒年是1775-1817,总共一辈子也只有简短的43年人生,却是活出了“长生不死”,不得不令人佩服。

活着的时候,都没几个人听说简奥斯汀,她去世后,却让全世界的人都疯狂追逐她。有关于简奥斯汀的书籍和论文,还会长久地不断出现在世界上。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为何简奥斯汀的小说,以及她本人会一直被大家记挂,乃至长盛不衰,大概率还是她本人的低调谦虚谨慎小心,让她的人品十分过硬,基本上没有什么槽点,又由于她也有过一段青春的懵懂爱情故事,那就更加让人好奇和向往了。

如果说,简奥斯汀有伴侣,这个众生伴侣,可以是她的姐姐卡桑德拉,也可以是她的阅读,她的写作,但唯独没有男女之间的那种爱情,也没有苦难和悲情,这是简奥斯汀给世界留下的最大的宝贵精神财富。

本书一共分为10章,来详细给我们读者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第一章“幸福童年”(0-12岁),第二章“早年写作”(12-17岁),第三章“通讯艺术”(18-22岁),第四章“故乡巴斯”(23-29岁),第五章“家的游戏”(29-34岁),第六章“两部名篇”(34-38岁),第七章《庄园》《艾玛》(38-40岁),第八章《劝导》41岁,第九章《赛马》(42-43岁),第十章“难忘今宵”(去世至今)。当然,作者前后还各有一个序言和后记。

上面的章节题目,我并未完全按照译者张学治的翻译来照搬,略有改动໒꒰ྀིっ˕ -。꒱ྀི১,请读者见谅,不是译者翻译不好,而是我喜欢“标新立异”嘛,请原谅小子我的冒昧大胆。但是,如果让我来写简奥斯汀的名人传记,我可能会把第一章给拆分为两章来写,譬如增加一章“阅读启蒙”(10-12岁),“幸福童年"就写到0-10岁就好了,而“阅读启蒙”才是影响她最后成为伟大作家的根本原因,没有充足的阅读,不可能有她后来的成熟又天马行空的文笔。

怎么写简奥斯汀这一章节内容,可能也会颇为费脑子。但是,绝对是以她在Reading小镇读书的两年时间为主要叙述经过,结合她从小的阅读,其实应该也不太难写吧!

这本书,我们还只是读完第三章,要把全书读完,还需要费一段时间,但是花这个大力气绝对是值得的。这是我全面了解英国文学的一个过程,也是全面了解十八世纪的英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更是了解地理和人文的一次伟大尝试。

3.《文征明行书名品》

本书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主编杨建飞,属于经典全集·中国历代经典碑帖其中的一本。实际上,这样一套全集,内容很多,我只是买了其中一本而已,从秦汉到明清,一共有40本之多。每一本平均定价50元的话,整套全集可能高达2000元。全集包括的主要碑帖有《峄山碑》、《石门颂》、《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张迁碑》、王羲之(4本)、《张猛龙碑》、智永、欧阳询、陆柬之、褚遂良(3本)、《圣教序》、孙过庭、《灵飞经》、颜真卿(3本)、怀素、苏东坡(2本)、米芾(2本)、黄庭坚(2本)、宋徽宗、赵孟頫(5本)、文征明、邓石如、吴昌硕,共计40本。

很显然这样一套碑帖经典,编写者比较喜欢赵孟頫,竟然收录了赵的五本,此外就是王羲之,再往下就是颜真卿和褚遂良,再往下把秦汉魏晋的北碑收录了一大堆,对于北宋的苏黄米蔡,前面三个人都很重视,各收录了两本之多,竟然把蔡襄完全忽略了,多少让这个排名有点尴尬。

前面两本书全部都是写有关外国的人物以及作品,这本书是中国人自己的书,自然会特别亲切很多。但是,说实话,我并没有厚此薄彼,更没有所谓的崇洋媚外,本人可是爱国人士一枚。所以,这本书我还是很详细地介绍和讲解的。

这本书的编排方式,我还是非常喜欢的,有前言、简介、文征明的《千字文》、文征明的《滕王阁序》和文征明的《悟阳子诗叙》,一共五部分内容,主要收录的是文徵明的行草书,并没有收录文徵明的小楷。虽然它的书名叫《文徵明行书名品》,实际上行草书很多时候,都是一体的,并不能完全严格区分。

这本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于行草书法,在书法大字的一旁有黑体的简体字,并且在同一页,还会给出文言文的现代文重难点字词的解释,对于书法的那个文言词汇,编写者还把它用红色字体特别标注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

所以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法字帖,还是一本学习文言文词汇的书籍,读者在阅读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还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文言文的魅力。我还是非常推荐爱好书法的朋友们买这样一本书的,《全集》中其他的书我不知道,但是这样一本文徵明的行草书,我可以打包票,你绝对买的物有所值。

我也是服了我自己,怎么开启了给出版社和作者打广告了•̩̩̩̩ᯅ•̩̩̩,打住打住!继续说我在阅读欣赏时的过程,我在阅读欣赏时,不仅会把每个字用简体、繁体、异体字都写一遍,我还会把不太熟悉的读音给它标上来,这是很个人的一个读书喜好,大家莫在意细节。编写者并没有给出任何字的拼音,这一点我如实告诉大家。

毕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对读音特别在意的,作者也不知道读者究竟到了那个水平,倘若要注音的话,恐怕作者也确实不太好下手。毕竟,拿到这本书的人,可能是一个小学生,也可能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学究。

最后分享封面的两句话给大家,“法书圭臬千古流传,精选细致倾力呈现”,很显然编写者这是想用对联的形式,在给大家一个比较书面化的介绍,说明这本书的匠心和独到之处。

但是,它这个方面好像有点不太对,应该把“精选细致倾力呈现”放在上联才对嘛,我记忆中,好像上联才是第三声和第四声,下联才是第一第二声。然而,古今读音差别很大,我们也没办法根据现代读音,就判断古代读音就一定是这样的读法。所以,没准按照古代读音,作者的上下联并没有搞错,我只是就我浅薄的对联知识,稍作小小的质疑问难,不到之处,还敬请大佬们放过小子。

4.《“毛”小子:一个勇于求生的小孩》A child Called 'It' : One Child's Courage To Survive

作者大卫·佩尔泽(Dave Pelzer),本月完成了前三章的阅读,全书共分为七章,父母都在书中有所体现,其中第六章重点写到父亲。对应中英文章节名称如下:

Chapter 1 The Rescue 营救行动
Chapter 2 Good Times美好时光
Chapter 3 Bad Boy 坏蛋小子
Chapter 1 The Fight For Food食物斗争
Chapter 5 The Accident 意外事件
Chapter 6 While Father Is Away爸爸离去
Chapter 7 Lord's Prayer 祈求上苍

此外,在书中有作者其他两本书的试阅读章节,都摘录自第二章,按照时间顺序,也即是The Lost BoyA Man Named Dave

Chapter 2 An Angel Named Ms Gold 一个天使名叫金女士(by The Lost Boy)

Chapter2 Fly Away远离(By A Man Named Dave)

由于本月有翻译两篇几乎所有前三章内容,在此也就不再做摘录翻译,如果有兴趣阅读此书内容,请移步拙文《一言难尽的家教》、《破除内心成见山,我命由我不由天》以及《“毛”孩子:一个勇于求生的小孩(第三章)》。

5.《神女回忆录》Memories of My Melancholy Whores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本书写于作者77岁高龄,透过作者七十多年人生风雨,我们能侧面感受作者的睿智与从容,也能感受作者文笔与布局的审慎,对比作者一生之经历,我们亦找不到任何吐槽的黑点,夫妻相爱,儿子亦是英雄,毕竟老父亲达到的高度,常人难以企及,有得啃老也是一种幸福。

虽然读到了最后一章,只不过最后的结局,我并没有看完。但是,据说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六月份如果有时间,还是要继续把这最后一章的内容读完,留下一点点未读,貌似可以永远留白了,不过也算是另一种的延迟满足欲望了,并非坏事。

当然,不妨摘录最末尾的三段内容,分享如下:

My first words were for Rosa Cabarcas: I'll buy the house, everything, including the shop and the orchard. She said: Let's make an old people's bet, signed before a notary; whoever survives keeps every- thing that belongs to the other one. No, because if I die, everything has to be for her.

我首先和罗莎许诺:我会卖掉房子,卖掉一切,包括商店和果园。她说:“让我们和一位老人打赌,没有公证人的许诺,两人拥有共同财产,至死方休。不,由于我死了,一切财富都属于她”。

It amounts to the same thing, said Rosa Cabarcas, I take care of the girl and then I leave her everything, what's yours and what's mine; I don't have anybody else in the world. In the meantime, we'll remodel your room and put in good plumbing, air-conditioning, and your books and music.

“它包含同样的事,”罗莎继续说,“我关心女孩,然后,我留给她一切,你们的东西和我们的东西,这个世界上,我不再拥有任何人。同时,我们会翻新你的房间,做恰当的测量,装上空调,而且,处理掉书籍和音乐。”

"Do you think she'll agree?”

你认为她会同意吗?”

“Ah, my sad scholar, it's all right for you to be old, but not an asshole,”said Rosa Cabarcas,weak with laughter.“That poor creature's head over heels in love with you.”

“嗯,我忧伤的学者,对于你的衰老尚可接受,并不会完蛋。”罗莎疲倦地大笑道,“那些贫穷女孩子会飞奔过来爱你。”

I went out to the street, radiant, and for the first time I could recognize myself on the remote horizon of my first century. My house, silent and in order at six-fifteen, began to enjoy the colors of a joyous dawn. Damiana was singing at the top of her voice in the kitchen, and the resuscitated cat twined his tail around my ankles and continued walking with me to my writing table.

我来到大街上,神采奕奕,并且,在整整一百年的末端,我第一次认识自己。房子静悄悄的,时间正指在6点15分,我开始享受这样愉快的黎明,五彩斑斓。大迷安娜在厨房欢唱着歌曲,正唱得高潮迭起,而且,苏醒的猫盘着尾巴,围在我脚边,然后,继续走向我的写作台。

I was arranging my languishing papers, the inkwell, the goose quill, when the sun broke through the almond trees in the park and the river mail packet, a week late because of the drought, bellowed as it entered the canal in the port. It was, at last, real life, with my heart safe and condemned to die of happy love in the joyful agony of any day after my hundredth birthday.

May 2004

我正安排搜肠刮肚的稿子、墨水池子和鹅毛笔,当太阳穿透公园里的银杏叶,当小河邮寄包裹,由于久旱不雨,一个星期已过,它怒吼着进入港口的运河。这就是真实生活,最后,带着这种心理安全感,以及被指责会死于耽于逸乐的感情,直到我迎来百岁生日。人生满百,常怀忧苦。
2024年5月

6.《基础数学与生活》Mathematics All Around Seventh Edition

作者两位美国数学教授,玛格丽特和派若特两位数学教授。同中国最大的不同恐怕就是,两位教授竟然均是有着四个小孩。考察我们的大学同学,会发现一般都是一个,最多两个,这四个孩子的几乎绝无仅有。

这是一本写给文科生的数学书,也就更加注重实用性,以及紧密连接生活,我在想,是不是数学教授,难道都会认为我们的文科生只是被现实所规训的一类人呢?但是,也没必要这样去揣测教授的用意,他们大概就是想给数学多带来一点点趣味性,别无其他心思。

本月份完成第七章的阅读,章节的内容是“代数模型”,主要的内容是方程、建模和各种应用等等。

首先,我们复盘一下五种线性方程的建模,分别是Two Points Form(两点式)、Point Slope Form(点斜式)、Slope Intercept Form(斜截式)、Standard Function Form(标准方程式)和Two Points Form(两点式)。这其实也就是决定一条直线的🤣五种方法。

再看看二次方程的建模,热门话题的热度持续时间和人气之间的关系,其实就可以用二次方程建模搞定。伽利略直接用二次方程建模搞定了抛物线。对于二次方程,形式如y=ax²+bx+c,顶点的坐标是(-b/2a, (4ac-b²)/4a),而根据顶点(m, n),则可以直接写出二次函数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两个实数根,x=m±√-n/a.或者直接令Δ=b²-4ac,则有Δ=-4an.



7.《如何独立思考》The Skeptics' Guide To The Universe: HOW TO KNOW WHAT'S REALLY REAL IN A WORLD INCREASINGLY FULL OF FAKE

作者Steven, Bob, Jay, Cara,等等,属于美国康州的一个小团体。他们通过做电视节目,并把电视节目内容结合批判性思维,写出来的一本需要动动脑子的书籍。作者Steven医科生,他还会把最新的医学前沿知识给我们分享传授。

美国人罗莎琳德·富兰克林说:“你也许会把科学,视为(至少在谈及时)人类的某种让人望而却步的发明,某种和现实生活毫不相干的事物;而且必须要有人在一旁严密守护,以将其和日常的一切隔绝开来。但实际上,科学和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也不应该相互排斥”。

所以,科学怀疑论(Skeptics)第一原则就是要表达出来,把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用到生活中每一个方方面面,直面自己的内心,用到自己身上。连自己都不敢怀疑,何谈怀疑权威和领导呢?我正是学会了怀疑自己五十年,我才敢怀疑一切。

简奥斯汀借长篇小说Pride And Prejudice来要求自己和怀疑自己,这是最高超的怀疑论和批判性思维。我常常喜欢引用简奥斯汀的一句话就是书中这一句:Perhaps that is not possible for any one.But is has been the study of my life  to avoid those weaknesss which often expose a strong understanding to ridicule. Such as vanity and pride.

中文翻译就是:“可能很难,我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暴露的弱点,这好像很可笑,但我想避免它们,诸如虚荣和傲慢。”

所以,作者Steven才说,所有的认知性偏差、记忆和感知缺陷、启发式思维、动机性推理和邓宁-克鲁格效应等,不光会出现在别人身上,也会出现在你自己身上,牢记这一点。这些理念不是用来攻击别人、抬高自己的,而是用来帮助你,尽可能地减少那些堵塞头脑的偏见、错误和荒谬的看法。

所以,二百年前的简奥斯汀,和美国的Steven实在是说同一个话题,避免“偏见与傲慢”,让自己活得更清醒,更觉醒。只不过《如何独立思考》是从更加偏研究性的角度,探讨这个话题,而简奥斯汀不过是换了讲故事的手段,让读者不至于那么枯燥乏味。两本书,实在是殊途同归。

Steven接着又说:“如果说,我的第一个建议是要虚怀若谷,第二个建议是要以理服人,那么第三个建议就是要勇于挑战。质疑别人的想法,或者想办法挣脱伪科学的束缚,总归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且还可能会给你添堵”。

永远记住Steven的三条建议,虚怀若谷、以理服人和勇于挑战,毕竟质疑别人,肯定很难,甚至给自己添堵。我们来思考一个“添堵”案例,当你好声好气和家人讲道理时,他们一句“家人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是不是让你崩溃呢?如果说,全社会都不讲理,只讲爱就和平的话,还要暴力机关干嘛?

所以,既然讲理讲不通,那不妨用“三哥”给我们的教导:“凡是真理到不了的地方,大炮的射程内一定可以达到。”这个时候,你就必须用武力解决,你以为家人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打着“以爱之名”,行着掠夺精神能量的事实,甚至直接虐待孩子,这样的“恶人父母”不要也罢。

我的建议是,凡是曾经被父母虐待过的孩子,当孩子长大后反过来报复父母,都是对的。不论这种报复方式是什么样子的。你这些父母就是。活该要忍受着。也不要尝试到处去宣扬你的所谓“儿女不孝理论”,因为人们不是傻子,他们都会独立思考。为何别人小孩很孝顺父母,你孩子则“不孝”呢?越是是去求得别人,越是被人嘲笑和看不起。

归根结底,这些认为儿女不孝的父母,都是自己把自己活成这个样子的,根本怨不得任何人。而那么常常内耗自己的子女,想通了这个缘由,大概率也就慢慢觉醒,再也不会纠结于父母的期望与说法了。

8.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这本书只是看到有简友在读,于是我也跑去一探究竟,却发现真是宝藏书籍,书中对人性丑恶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加上,作者林奕含最后以自绝的方式,和这个污浊的世界做了道别,颇为令人遗憾,一个花季少女,一个如此文笔优美的灵魂,终究逃不脱坦然面对未知,说实话,我还蛮佩服她的,她有那个胆量离世,而很多人,恐怕和我一样,只是恐惧那个死前的痛苦,而不敢尝试。再比如张爱玲女士,一生荣耀尽归尘土,烧炭诀别而去,令人羡慕。

说实话,我其实也太༎ຶ‿༎ຶ认同这个世没界有什么好流恋的,从我出生,目之所及,尽是地狱。

至于我那两个生物学父母,一个能把人往死里砍,一个畏缩不前,终于变成了行尸走肉,醉生梦死。终究两人都离我而去,那就更没什么好留恋人生的了。

当然,我知道我始终是胆小的,不太敢去自绝于世,毕竟我是那么怕疼怕死的一个人。似乎现在也只有怕疼怕死能让我留恋一下。说来奇怪,今天年初体检初血,我再一次体会到血管血液被抽取时,好像灵魂也被抽走一般,疼得让人生不如死。又或者说,我根本就是留恋这种人间的生不如死的滋味,谁又说得清楚呢?

总体来说,本书读来有一点点悲观失望,所以,如果是想从这里发现美好,我估计不太容易。当然也不排除,乐观的人,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找到积极向上的东西。

这本书暂时才读了一点点,我觉得值得细细品味阅读,并不需要求快而完成任务,所以,能读多少是多少。而且,里面有很多台湾用到的词汇,我们大陆都不常用,却也很有趣。比如说街友是什么?原来是指流浪汉,不知道是不是台湾地区对一个流浪人员也特别认真还是为什么,这个街友很让人感动。

9.莎法丽·萨巴斯《家庭的觉醒》The Awakened Family : How To Raise Empowered, Resilient, And Conscious Children

作者是印度裔美国人,生于印度,从小也是在传统国家长大的孩子,到了发达国家漂亮国,就在也没回来了,本月完成第20章阅读。此次阅读,也就只剩最后两张内容。

五月份大概读了两个章节内容,分别是18-19章,标题内容是“从情绪到感受”和“从干涉束缚到独立自主”,也即是第233-258页内容。实际上,有时候我会断断续续写一点点心理学的干嘛文字,这里就不再重读介绍内容了。

10.卡尔·芬克《数学简史》The breif History of Mathematics

这是135年前出版的数学历史书,都是概括各个时期,各个数学家等等,读来颇为枯燥,为了减少阅读的乏味感,我决定结合数学家的生平事迹进行阅读,再发挥我一向的联想能力,数学家的生平事迹仿佛亲眼目睹,其实也是蛮好玩的。

比如说,阿贝尔作为挪威数学家,人生才刚刚起步,还以为是数学界在打压新人,怀着期望来到当时的数学之都法国巴黎,最后失望而归。可是,当时的法国科学院并不是有意怠慢了青年数学家,而是平时见多了年少轻狂的“民间数学家”,对大家呈上的数学论文,科学院的数学大佬是根本没时间仔细研读啊!阿贝尔的论文直接扔到一个角落里了沉寂许久,直到阿贝尔去世,直到和阿贝尔有着共同研究方向的雅克比来到法国科学院,法国科学院数学大佬直接把阿贝尔论文丢给雅克比,说这个年轻人研究方向和你一样,还没给他发表呢!

雅克比认真研读完成阿贝尔的论文后,一时惊为天人,再看写作日期,竟然过去几年了。他也不管大佬不大佬,把两位法国德高望重的数学家大骂一顿:“你们怎么能这样不尊重人家,让人家论文丢在一角冷落这么多年。”

这个雅克比本身是个贵族出身,老爸是律师,所以这种人完全有狂妄的出生,对法国数学家根本不在乎。看来不管在哪里,一个人的出生对一个人的方方面面都有影响。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截至5月29日完成第二章阅读,已经读到了第三章“代数”,也就是第52页处。里面讲到了古希腊的几何学,是研究数论的一种手段,并没有我今区分得那么泾渭分明。和《基础数学与生活》一样,作者卡尔·芬克也讲到毕达哥拉斯学派,也讲到埃拉托色尼筛选质数的办法,只不过这里面讲的是数学的历史和来龙去脉,而《基础数学与生活》更多的是讲求学的知识与应用,尽管也会讲一点点数学史,没有卡尔·芬克这么全面讲历史。

最让人吃惊的是,希腊数学家阿契塔已经把数字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这个范围已经无限接近现代的数学知识。阿基米德直接我这无穷收敛级数,当然是以几何级数来呈现,这些比值还是正分数,比如说阿基米德计算抛物线的面积时,用级数1+1/4+1/16+……的值就是4/3。阿基米德还用求无穷级数办法估计面积和体积。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也是划时代的伟大著作,他已经给出了平方根的近似值,但是搞不清楚,欧几里得用了什么方法。到了海伦时代,海伦已经熟练应用近似值替代无理数,√2约等于7/5,√3≈26/15,海伦还搞出来海伦公式,直接估计无理数的值。

11.《十一家注孙子》(影印本)

最后这一本书仍然是中文书,这就很好介绍了。这是一本研究《孙子兵法》的注解书籍。就不做详细解释,分享临摹如下:

临摹小楷‖如侵立删


第二部分、唱歌

1.Scarborough Fair -  Sarah Brantman
2.《沉默是金》——张国荣
3.《红尘来去一场梦》杨宗纬
4.《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5.《影子说》——洛先生
6.《我不后悔》——郑源
7.《别怕我伤心》——张信哲
8.《少年中国说》——张杰
9.《谁明浪子心》——王杰
10.Santa Fe——Jon Bon Jovi
11.《真的爱着你》——周明慧
12.《游乐场》——谢霆锋
13.《只想一生跟你走》——刘德华
14.《辜负你的情》——李克勤

我承认这个月唱歌,有点偷懒了,但是相对来说,我阅读的内容增多了,我写作内容也增多了不少。所以,相对来说,并不是我不爱唱歌了,而是阅读占据了大多时间,搞得唱歌都没时间了。

第三部分、朗诵

1.《苏东坡传》(第56-75节)
2.上海13岁女孩遗书分享(5次)

3.一位80岁老人写给四个孩子的遗书
4.写一封信给未来的自己

5.西藏,无法拒绝的感动
6.享受孤独
7.《我是天空飘舞的雪花》

8.《为有牺牲多壮志》

五月份朗诵亦比较少,特别是对于2021年上海的一个13岁女孩遗书,特别能够感同身受,于是读了五遍,感觉自己一遍比一遍更加能够沉浸在悲痛中。虽然,女孩都已经去世4年了,但是她的文字,却一次次打动我这个老大叔,说来也是颇为神奇。

实际上,这封遗书,我应该也在林巨老师的短视频听到过,然而并没有那种特别的震撼,今天,我特意把女孩的遗书手抄了一份,读起来就分外有力量,也很悲痛。

愿我们的孩子不再被虐待,愿我们的父母早日觉醒,不要被内卷的教育,迷失了心智和情感。

第四部分、写作

1-10上旬:

1587+5700+3176+3466+2498+2475+5367+3236+2057+10566=40128

日均4012.8字

11-20中旬:

11068+1610+5222+3913+3888+2518+2793+2572+10730+2596=46910

日均4691字

21-31下旬:

10944+1907+3228+3703+4300+1826+2317+3749+4570+10600+8037=55181

日均5016.45字

全月日均(4012.8+4691+5016.45)/3≈4573.42字

全月总数40128+46910+55181=142219字

五月份还真貌似写了不少,都超过了14万字,既尝试了短篇小说,还写了很多人物传记,也尝试了把读书笔记写得更细致深入。在写作中,我还有一个常用的方法,那就是很多时候,我在修改的过程中,把一篇文章又扩展和增加了很多内容。

好文章好小说都是改出来的,简奥斯汀最初的《傲慢与偏见》叫《第一印象》,还被出版社给退了稿子,但是不影响这部作品后来变得伟大,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最初也不叫这个名字,而叫Pual Morel,中文名可以翻译为《保罗·莫雷尔》,恐怕大家都没听说过吧。

既然历史一再告诉我,所谓好作品好东西,都要一遍遍打磨和修改,那我又何必执着于总是写什么特别新的作品呢?吧旧作打磨和修改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向,把短篇小说修改成为中篇小说,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向嘛!

今天,看到画画儿群里分享阅读,特别有趣,画画儿说:“我只能看《明朝那些事儿》《活着》《平凡的世界》,而老公看的书比我高级,老公读《万历十五年》都读了十几遍了,争取从此刻起只看经典,我还没读过《万历十五年》读起来。”

所以,大家都在“攀比”读的书更高级,都在攀比读的书多,而你们可能还在攀比孩子多考了1分,还在攀比别人家的孩子钢琴考了十级了,这就是最大的区别啊!

此外,我觉得这个月的写作部分,在翻译这一块似乎又有所增加,不仅仅翻译了大卫·佩尔泽的A Child Called 'It: One Child's Courage To Survive,还翻译了Memories of my Melancholy Whores,似乎还翻译了一首英文歌《加州旅馆》(California Hotel  by Eagles)。

翻译能做得多,其实都归于简友们的热情吹捧╯□╰,不然也没可能那么大动力啊!所以,有时候,虚荣心和存在感,还是有一点点作用的,这个虚荣和自负,也不是说完全就是个坏东西,如果应用场景恰当,也是益处多多。

最后,给自己点个超赞,五月份竟然尝试写了两篇短篇小说,一篇叫《虾》,一篇叫《青年如你》,前一篇字数稍多一点,大约一万多一点,后一篇稍稍偏短,只写了五千余字,只不过尝试不在乎它的长短,要勇于尝试,勇于实践。

我觉得,这个月最大胆的是,我竟然是用的不同的称呼写的,《虾》用第三人称写,而《青年如你》顾名思义就是用的第二人称写,确实是很不一样的感受。

暴雪《魔兽》‖如侵立删

暴雪《魔兽》‖如侵立删


第五部分、影视

本月仅仅看了一部电影,那就是暴雪出品的《魔兽》,尽管哪怕没玩过游戏的人,似乎也能看得懂这部电影,实际上,这部电影上手还是很容易的。对于新手很友好,值得推荐。

影片中不论是人族,还是兽族,都被邪恶力量所侵蚀,失去了本我,让好好的一个善良之辈,也都变成了邪恶之徒。但是,很显然人族的这个Khadgar是天选之子,竟然都没有被邪恶的力量侵蚀,而那个一向保护人族帝国的麦迪文,却从护国师成了残害人族的最大Boss。

在Khadgar同麦迪文的争斗中,我们似乎能体会到导演想把故事讲得更合理一点,然而显得有点过于单薄,似乎Khadgar只是在导演的无限帮助下,才勉强过关。倒是人兽一同生下的那个被抓的兽族小姐姐,很让人印象深刻,大概是有一种野性难驯的魅力。

最后,人族皇帝也被兽族小姐姐亲手杀掉,变成了她想兽族邀功的一笔,她成为女英雄,却也和人族这位将军的爱情划上了句号。当人族将军骑着飞兽来救人族皇帝时,却是已经迟了。同时,兽族内部的挑战也在进行,兽族国师运用邪恶能量补充体能,让他不得人心,可是他的残暴不仁,却也吓得大家敢怒不敢言。

当人族将军陷入兽族现场时,他向兽族勇士提出单挑的比赛。最后,人族将军获胜,这个兽族军师又要耍赖,实行围攻乃至运用邪恶力量,可是兽族小姐姐岂能不管,亲手求国师认赌服输,放走了人族将军。

这里面很显然,不完全是一个武力魔法胜过一切的世界。颇有点中世纪的两强相争,胜者为王,败者认输,很讲究一个“武德”。也很像春秋时代早期的各国战争,不是以杀人放火为目的,而是更加以德操让敌人信服。

最后,把来自于网络影片的一个简介,大家可以酌情欣赏一二,内容如下:

这是一个人类和兽人共存,和谐相处,互不侵犯的世界。人类生活在艾泽拉斯大陆中,兽人则在德拉诺劳作繁衍。某日,邪恶的兽人古尔丹出现了,它打开了黑暗之门,肆意屠戮手无寸铁的人类,将艾泽拉斯大陆变为了一片地狱的火海。与此同时,曾经与世无争的兽人们如今变得凶猛残暴,他们来到人类的领地,在这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杜隆坦是霜狼氏族的酋长,他发现了古尔丹的野心和阴谋,于是带领着自己的部族千里迢迢来到了艾泽拉斯,在此处,人类领袖洛萨亦在寻找结束战争的两全之道。


————————

黄思明记于2025年5月25-31日岭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