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宇春老师5月26日乾县文化馆书法讲座散记
乾州蕞娃
我只是一个书法爱好者,而不是研习者,所以平时不是很关心这类书法讲座。只是最近打交道的人中擅长书法创作的人多了,迫使自己必须了解一些书法知识,不然一开口就会漏出自己的不足。网友关中笨鸟(高恺)供职于乾县文化馆,前几日他的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则消息,刚好自己也有时间,所以就有了这次学习的机会,现将个人的学习笔记整理如下。
(一)乾县文化馆
乾县文化馆地处乾县东大街繁华地段,对门就是我的母校——乾县师范学校的旧址。那是一所始建于1941年,曾经是咸阳市规模最大,陕西省首批通过国家办学条件标准化验收的重点师范学校。不过在我上学的时候,对于文化馆印象最深的还是二楼开的那家镭射厅,虽然口袋里的钱不支持我进去看一眼,但是那震耳欲聋、充满诱惑的声音还是有意无意穿过我的耳膜,扰动了懵懂少年一颗原本清纯的心。有人编了“污水门前溢,垃圾堆满地,录像厅儿童不宜,麻将场里喊幺鸡”的顺口溜来形容当时的乾县文化馆。所以,在很长时间,对文化馆我是持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文化馆内的门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书法、剪纸、摄影、文学等文化艺术活动室面向群众免费开放。不仅如此,在文化馆几乎所有能利用的地方都被精心布置上了充满文化元素的展板、书法绘画作品和花草,这样的展板据说有200多块,整个文化馆看起来温馨了很多,高雅了很多。
文化馆的环境变了,喜爱群文活动的群众们来了,沉寂多年的文化馆热闹起来了。但是,他们还是不满足,“下乡去,让群文活动走进老百姓,服务于老百姓”成为他们的另一个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又在思考着另一个问题“如何撬动社会力量,让更多的人成为文化种子的传播者”,以便实现由“‘送文化’向‘种文化’的转变”。按照这样的思路,他们通过聘请荣誉馆员、监督员、辅导员等形式,在各个乡镇、社区协助文化馆组织开展群文活动,形成“一人一小片,小片连大片”的集群效应。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文化馆一班人马的共同努力,乾县文化馆成为全市第一个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文化馆;全省第一个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文化馆;全省唯一连续4届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的文化馆。馆长齐旭峰也被誉为“中国文化馆人的楷模,先进文化的排头兵”。
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肯定会多去文化馆走动走动,只有这样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让自己走的更远。
(二)邓宇春书法讲座
邓宇春,1961年出生,字无极,别署太白山人,长安一村,陕西西安市人,大学本科。咸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这次书法讲座是乾县文化馆国艺乾州大讲堂书法知识讲座系列活动之一,整个书法讲座分为两部分,先是书法理论讲座,后是现场展示活动。
邓宇春老师讲座的主题是《临摹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在整个的理论讲座过程中,邓宇春老师不仅向广大的书法爱好者追溯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渊源,而且结合个人多年的感悟向大家介绍了书法临帖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在邓宇春老师的心目中,书法不等于写字,书法也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个哲学课题,但最终会回归写字。他同时还认为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这是邓宇春老师站在了人类思想的高度上对书法的总结评价,是他多年书法研习感悟的精华浓缩。
在现场展示的过程中,邓宇春老师为大家展示了篆书、隶书、行书、草书等字体,对联、斗方、册页等形式的注意事项。他不仅跟大家分享了用笔、用墨,谋篇布局、钤印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还谈到书法创作过程中一些瑕疵的修补。比如说,书写过程中出现的断笔后,应该如何补笔;如何通过钤印来充实书法作品等,这些对于广大的书法爱好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范紫东生平展馆及其他
在这个展馆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范紫东先生半身塑像,不是冰心先生的题字的“范紫东先生生平”匾额,不是范紫东先生撰写的那幅“脚踏实地行来稳;心不欺天到处安”的对联,不是范紫东先生部分作品原稿的复印件,不是齐旭峰先生亲笔书写的《范紫东简介》,也不是范紫东先生戏剧演出时的一些照片复印件,而是其中没有署名的素描作品和水粉作品,因为这些作品所具有的原创性。
当然,高恺先生充满关中风情的泥塑也带给了我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些泥塑承载了作者儿时的梦想,记录了一个时代。对于那些没有署名的剪纸我也非常喜欢,虽然我不能用语言描述出剪纸作品的艺术特色,但是我从中发现了对称美,明白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