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说三国 121 | 孔明相面降将,周瑜一概不信
诸葛亮将庞统过江的秘计告诉了周瑜后,两人就开始发愁。因为火攻的快船只有靠近到曹军浮桥的一定距离,才能点火。如果过远了点火,曹军望见,就可以下令部队将浮桥拆解,那么最多只能火烧几艘大船而已,不但不能歼灭曹军的主力,反而完全暴露了机谋,功亏一篑,从此再也没有了机会破曹,只能等待灭亡。
因此,必须尽快找得一个可以让曹军相信的人,带领火船,等靠近曹军的浮桥,趁机放火进攻,引起曹军的大混乱。而如果能够赢得须臾的宝贵时间,江东三万水军的舰船就有足够的时间完全靠近浮桥及曹军的水寨而发起全攻,那个时候曹军再拆浮桥已经来之不及。
诸葛亮说:“必须在我大军之内找得一个可靠之人,假意答应做曹军的内应,取得曹军的信任,才能接近浮桥。”
周瑜为难地说:“找一个一般之人很容易,但恐怕是将绵羊投入虎口。曹操太过于狡猾多疑,必须找一个我们信任而可靠又能撼动曹操的人,方才有效。”
这时,巡防的将官突然来报,江北有两员武将来降。周瑜忙让引见。
来人进了大帐就跪在周瑜面前,自称是袁绍的旧将焦触、张南。
焦触说:“我们因为走投无路,才投奔了曹操。本来没有二心,但是他却始终不信任我们,竟然拘禁了我们多半月,过着禽兽不如的日子。眼看着有无数的谋士、将士被杀,我们也日日提心吊胆,担心有一天突然被他杀害。实在忍无可忍,所以我们特来投奔,请大都督一定收留。”
张南又补充说:“曹操的疑心太重,不信任任何人,连自己的儿子曹丕、曹植也不信任,所以人人自危。昨夜我们利用巡查曹操营帐的机会,盗取了他密藏的《孙子》,现在作为见面之礼,请大都督明鉴。”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卷锦帛,恭敬地呈递给周瑜。
周瑜颇感意外,因为《孙子》已经失传百年,曹操从哪里获得的呢?连忙双手接过,解开丝带,展开锦帛与诸葛亮一同观看。里面文字的目录是:“第一篇:计篇;第二篇:作战篇;第三篇:谋攻篇;第四篇:形篇;第五篇:势篇;第六篇:虚实篇;第七篇:军争篇;第八篇:九变篇;第九篇:行军篇;第十篇:地形篇;第十一篇:九地篇;第十二篇:火攻篇;第十三篇:用间篇。”共有十三篇。
周瑜仍然不敢轻信,随即翻到第十二篇“火攻篇”,验证内容的真伪。内文写道:
“孙子说:火攻形式共有五种,一是火烧敌军人马,二是焚烧敌军粮草,三是焚烧敌军辎重,四是焚烧敌军仓库,五是火烧敌军运输设施。实施火攻必须具备条件,火攻器材必须随时准备。放火要看准天时,起火要选好日子。天时是指气候干燥,日子是指月亮行经‘箕’、‘壁’、‘翼’、‘轸’四个星宿位置的时候。月亮经过这四个星宿的时候,就是起风的日子……”
周瑜以询问的目光望着诸葛亮,征询他对真伪判断的意见。诸葛亮含笑点头。
周瑜大喜,对两人说:“二位诚心归来,所携带的《孙子》是人间至宝,先给予重奖,再留作重用!”于是命令鲁肃将两人好生款待安排。
送走了两人,周瑜对诸葛亮说:“刚才我仔细观察这两个人,总感到他们周身上下似乎缺乏刚烈忠诚的气质,恐怕难以相信。孔明认为这两人是不是真心来降?”
诸葛亮说:“《相经》上说:‘眉上的两块骨头如果太高,一般叫“九反骨”,表示这种人常常有反心。’又说:‘上额正中头发边线处的骨头叫天中,如果有黄色沿着头发边一直通到两个太阳穴,或者两块眉骨上的头发呈黄色,或者黄色从天目穴直通鼻梁,这都是地位可以升至三公的贵人相。如果身为下贱的人有这种骨相,那就是弑君杀父的象征。’我刚才仔细观察过两个人,一个有‘九反骨’,一个有弑君杀父的骨相。为了验证,我又对视两个人的目光。常言道,眼睛可以洞察内心。他们的目光散乱,所以内心必然不稳固。”
但是诸葛亮也怕自己落下阻止人才投奔的口实,将来被周瑜当做借口用来刁难,于是又补充说:“不过,《相经》只是一家之言,难免有所差错。根据两人的言行,当前不能仅仅依靠他们所呈献的《孙子》是真的,就断定他们投诚的诚意也是真的;也不能根据他们初来乍到或者因为惊恐、或者因为犹豫而表现出的状态就推断他们不真心。最好再宽以时日,深入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才可以断定,以免误伤归心,落得和曹操一样残害忠臣的口实,令天下的人才寒心。”
周瑜却想:“如今军情紧急,哪里来的时间和精力耗费观察,哪怕他们是真心归降,我也暂且当做是曹操的卧底对待,亏待就亏待了,量两个小将,不足以影响大局。”
于是,仔细思考将两人如何安排。
——自肖永革《三国绝对很邪乎》,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