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读完整本书,感觉有点晦涩难懂,特别是凸性效应这章,没有搞清楚哪个图是凸,哪个图是凹,以及凸性效应所阐释的内容是什么。
接下来我想通过自己的读书划线内容,重新梳理一下本书对我有启发的内容点。
001 从我们的行为中所产生的感觉和直觉,会超越我们的所知与所记。
002 第一,压力源、反毒物兴奋效应与挑战的缺乏都会导致应激反应不足,从而降低最佳表现的水准。例如,好马与劣马一起赛跑,最终会越跑越慢,而与更优秀的对手比赛则会越战越勇。也就是说,在生活中,我们要欢迎一个强劲的对手,如此我们才能在压力或挑战的过程中,更快速的成长。第二,信息是具有反脆弱性的,湮灭信息的努力比宣传信息的努力更能增强信息的力量。例如,越是为自己辩解,越会越描越黑。针对含糊不清的事件,最聪明的方式是沉默。
003 第一,人体可以从压力源的刺激中受益,但以一定程度为限。第二,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因的概念总是非常模糊,要么几乎不可能确认,要么无法真正界定。
004 我们的线性思维不喜欢细微差别,更倾向于将信息简化为有害或有用。
005 轻度控制是最有效的,严密控制会导致过度反应,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万事万物如果能做到中庸处理,那是相对比较好的。
006 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行使其反脆弱性的本能。其实,拖延并不一定全是坏的,有时候,特定情境下进行拖延处理,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007 第一,脆弱性等于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等于不利因素比有利因素更多,即等于不利的不对称性。第二,反脆弱性等于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等于有利因素比不利因素更多,即等于有利的不对称性。
008 减少不利因素,而不是增加有利因素是迈向反脆弱性的第一步。有时候,思考问题可以从反面或对立面进行着手。
009 不确定性越大,你的选择权就越有价值。我们以为靠我们的技能成就的许多东西其实大多来自选择权,而且是被妥善运用的选择权。换言之,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次次自我选择的结果,所以,每一次的选择都要进行慎重的考虑。
010 不要高估学术知识在人类事物中的作用和必要性,同时也不要低估无法成文的、更复杂的、更直觉式的或更依赖于经验的那类知识。即,学会理性的看待知识,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经验知识。
011 行动能将事情剥丝抽茧,直至剩下尽可能简单的模型。行动是检验知识的最佳方式,也是通往问题解决的唯一路径。
012 理论是解决问题后的产物。现实中行得通的事物往往来源于实践,而不是理论。
013 正确学习路径:首先发现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进行学习,最后解决问题。
014 概率(即真/假)在现实世界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事件带来的影响。我们生活中所有事件的结果,会给我们的认知带来一定的影响,而认知改变行为,行为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人生,所以在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案时,要酌情考虑事件或行动带来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015 对于脆弱的事物来说,冲击带来的伤害会随着冲击强度的增加而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直到达到某一水平)。一块大石头与等量的一千颗小石子对人的伤害是绝对不一样的。要记住,很多事物并不是以线性的方式发展的。
016 对于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其预期寿命就会缩短一些,而对于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则可能意味更长的预期剩余寿命,例如,《易经》《道德经》《诗经》等经典著作。
017 如果你勇于承担风险,有尊严地面对自己的命运,那么你做什么都不会贬低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不承担风险,那么你做什么都不会使自己伟大。如果你承担风险,那么,那些不承担风险的人带给你的侮辱只不过如同牲畜的吠叫:你不可能因为狗朝着你狂吠而感觉受到了侮辱。每个人都要学会勇敢地承担人生一次次选择所带来的风险。
018 人生唯一能确定并且永恒不变的是“变化”,也正是因为变化,人生才如此的多姿多彩,不拘泥于千篇一律。
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野味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得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