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今天学习《语文新课标》第三部分的(一)核心素养。

三、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1.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2.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3.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4.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学习感悟:1.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三方面,即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三方面其实就是思想行为与能力,思想要好,行为要正,能力要强。2.语文核心素养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语文核心素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语文课,让范读成为“酵母”》作者在文章中介绍了范读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到了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范读能力。...
    8876dd0c853b阅读 60评论 0 0
  • 《春江花月夜》 音乐里的故事56 中国民族交响乐团《春江花月夜》: https://www.ixigua.com/...
    彭求实阅读 531评论 1 1
  • 今天学习《语文新课标》的“课程性质”。 一、课程性质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
    81d99af74dbc阅读 86评论 0 0
  • 《如何了解自己》 自己:“自己”通常指的是一个人的本质或核心,是一个人内在的、具有独立性的个体意识,是构成个人的基...
    wjshzht阅读 118评论 0 0
  • 20230510四点五十一《社会学概论》卢晖临33 昨天去开了家长会,感觉有的家长说的很好,但是我就是感觉不会说,...
    每天坚持阅读 22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