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家长会上发了四本新书,嘱咐要包上书皮,淡淡的墨香让人忆起儿时自己拿到新书时的雀跃和珍惜,手捧轻薄却又倍感重沉,轻薄的是书本,重沉的是知识。
我家幼儿园的小朋友拿到新书后就是开心,翻开第一页就立刻要拿笔涂色,幸好我眼疾手快的赶紧给拦住了,和他一起看书的时候猛然理解了老师在家长会上说的有小朋友一眼没看住就做了好几页,作业通知的是数学册第3和第4页,翻看的时候发现第3页已经做完了,当然不是按要求做的。
给他读了老师发来的作业通知,和他一起确认了页码,一起研究了每页的作业要求,他先是重复了一遍,复述准确无误后自行落笔。这两次的作业都是配对连线、配对涂色、剪纸配对粘贴之类,张宝宝虽然大字还不识几个,作业要求还不能自行读解,但经验和逻辑判断能力还是能让他一看到图就知道是要怎么做,这还是挺有意思的。
午后天气晴好,温度适宜,我们三人出门去买书皮,我和张先生一左一右像秋千支架似的牵着他的小手边走边玩儿,刚走进广场,只觉得有人逼近,好几个人不同的声音高度夹杂重复着在耳边响起:“姐、要不要给孩子报个英语班?” “哥、机器人在三层可以带孩子去体验一下” “小朋友,这个竹蜻蜓要不要呀?”
我和张先生都礼貌的接过传单,婉拒了递上前的小玩具,继续前行,到了文具店把书拿出来说要买书皮,店员熟练的找到了对应的尺寸,确认付账一气呵成很是顺利,期间让张宝宝挑他自己喜欢的用品或者玩具,他回复说这儿都是大人的东西,没有他需要的。如此,便离开了,经过广场无可避免的又一番兴趣班体验轰炸。
时间尚早,我们计划去超市买点必需品,车上。
“妈妈,我不要爸爸了。”
“嗯?这可是非常不好的话,爸爸听了会很伤心。”
“妈妈你开车,爸爸在家呆着,我和你一起出去。 ”
“爸爸做了什么事情吗?”
“他不让我拿竹蜻蜓。”
图片来自原创设计师polygon
反应过来了,他还惦念着刚才广场上递过来的小玩具呢,好吧,看来那些小玩意儿对小孩子还是蛮有诱惑力的,气球、风车、竹蜻蜓、一朵花,总有一样能吸引你。
“你是不是很想要那个竹蜻蜓?”
“是呀。”
“我们刚才给买书皮的地方就有很多玩具呀,也有竹蜻蜓,爸爸妈妈是不是有让你去转着看看有没有你需要的?”
略停顿,他点头,
“那你为什么没在那儿挑选呢?”
“妈妈,我就想要阿姨给的那个。”
“你以为那是白送给你的吗?”
他有点不知所以。
“那是需要留下你的名字、妈妈的手机号和家庭的地址才可以换来的,那都是很重要的信息,不可以随便告诉别人。如果你喜欢竹蜻蜓,我们可以去买,颜色和质量都会比那个好。”
我说完耐心看他的反应,他直了直窝在后座里的身体,说:“妈妈…”
“哎。”我立即答应。
他继续说:“我要自己出去,你和爸爸都在家呆着。”
我只觉得头顶'啊~啊~啊~'的飞过一群乌鸦,得,刚才的话白说了。
“你可以一个人出去吗?”我无奈的质问,此刻的大脑在高速运转要怎么继续这个话题。
“可以啊。”他笃定的回答,“小狗都可以自己去买菜。”
“啊?”
我一直在想对策呢,这猛地听到小狗买菜一时消化不了,脑海中立刻旋转的是“我是谁?” “我在哪儿?” “谁在跟我说话?”……10秒钟后才反应过来,问人家:“哪儿的小狗?”
他怡然自得:“我pad上的啊。”
我面露疑惑,认真的看着他,他继续说道:“小狗叼着篮子去买菜,蔬菜阿姨把菜放到它的篮子里,它就叼着回家了。”
“它付账了,篮子里面有钱,不付账就会变成小偷。”他字字清晰、不紧不慢,我就那么定定的看着他,他描述的如此清楚,表达的如此准确,听着他讲这个故事,想着他是为了说明他也可以自己一个人出门,我的眼角几乎要泛出泪花,这个曾张口闭口就找妈妈的小人儿,现在才3岁,就已经学会例证自己的独立了。
慢慢平复了下情绪,跟着他的思路继续,“你准备什么时候自己出去?”
“下次。”
“别下次了,就我们从超市出来的吧,回的时候直接去广场,我和爸爸在车里,你自己出去转一圈,看能不能拿到你喜欢的玩具,好不好?”
他不说话。
“我们现在是去超市,超市里也会有玩具区,你可以在那儿挑选你想要的竹蜻蜓,好不好?”
他点点头。
我们去了超市,但他却没有买竹蜻蜓,许是刚才只是一时兴起吧。回到家后,我在电脑上搜索竹蜻蜓,广场同款的价格低到不忍直视,让张宝宝一起来看,给他解释价格和质量的联系,当然之前的话再次重复,路上发的玩具不能要,真的喜欢的话可以让爸爸妈妈买。
良好的沟通和亲眼的实证当然使我们的结果很见成效。
聊着竹蜻蜓我们又聊到了扭蛋机,对于商家来说,这些都是小投入大回报的营销手段,但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如何面对和自我把控来源于儿童游戏机或者社会环境中那么多的诱惑则是至关重要且很基础的事情。
现在的商场或游乐场都设有儿童区,里面大同小异的都是各种缩小版的电玩,孩子们最先接触到的不是土地,不是大自然,而是哪个商场几层的游乐园,看着里面那些蹒跚学步的孩童,我曾跟张先生开玩笑说那里已经是孩子们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张宝宝现在3岁,小时候也玩过弹珠机、打地鼠、呲水的、射球的、碰碰车、摇摆机等等之类,因为附近没玩的,只有一个商场能逛逛,楼下是高楼与高楼之间的有限空间,望出去的都是缝隙,最近的公园离家3公里(描述这些的时候脑海中涌出的是我们努力拼搏远离家乡,得到的又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当然重点是现在的张宝宝已经不再喜欢玩这些,并且也不再留恋这些。
如今随处可见的玩具店,经过时,他会跟我讲门口那个玩具是玩什么的,橱窗里的衣服是小男孩穿的还是小女孩穿的,偶尔进去逛一逛,会说“妈妈,这个玩具我家里也有”亦或是“妈妈我想看一下那个车的玩具”、“妈妈我不买玩具”,然后拉着我走了。当然这是阶段性行为,或者小家伙是看人下菜碟儿,因为年前姥爷在的时候,他俩单独出去一趟,一下子买回来五个玩具,他说要啥就是啥,姥爷只管付账。
过年时他收了不少红包,他说要把压岁钱分给姥爷和爸爸,因为姥爷给他买玩具都没钱了,爸爸上班很辛苦他也要给爸爸。
那天玩扭蛋机也很偶然,幼儿园放学后老师建议我带他去儿童医院看看眼睛,确认是否是结膜炎,春季传染病高发,幼儿园集体的生活环境和小朋友贪玩的个性也是其因素之一,医生开了眼药水,说休息两三天就能好,我们就放心了,主要是他的状态还很好,我俩就说好在附近转一转等爸爸下班顺路带上我们,饭店、女装店、母婴店、蛋糕店、小吃店、便利店,沿街不外乎就那些东西,他领着我,我想进女装店随便看看,刚进去没看两眼,人家拉着我就往外走,“妈妈这儿的衣服不好看。”
蛋糕店,他要进去,看上了一款火龙果的蛋糕,他说他喜欢那个,我说好,你四岁生日的时候就买它。看见了牛轧糖,他说嗓子不舒服就不能吃糖,嗯,你说的对。
母婴店,门口是一个婴儿车,旁边站着一个8岁左右的男孩,他的身后是一台扭蛋机,里面装的各式各样的小球,张宝宝的眼睛穿过重重阻碍就是被里面的小球吸引,我们走近,他紧紧盯着球也不说话,我蹲下身问他想玩儿么?他期盼的眼神看着我说想,他说他想要那个篮球🏀我问店员怎么玩儿,拿1块钱换了钢镚,告诉他出球是随机的,不一定出来的是篮球,他点头,投币旋转按钮,出来了一个环形满布的绿色小球,他很开心,我问他还玩儿么?他说不玩儿了,紧紧攥着他的小球,拉着我继续前行,他说他很喜欢,嗯,你喜欢所以我也喜欢,我们一边走一边聊球,球的不同种类和样式,球的不同用途和打法,过马路时他嘱咐我:“妈妈,过马路时要抓紧手里的东西,掉了是不能捡的,我的球已经抓好了。”
不一会儿等到张先生一起回家,我用电脑调出扭蛋机各种不同的种类,和他一起研究今天的操作,告诉他扭蛋机的原理和随机性,以及里面小球的基础价格和质量,于此,又完成了一次无处不在的有备沟通和常识灌输。
他喜欢所以他愿意去了解,你会认真听他说所以他也愿意听你说,尊重是相互的,倾听是相互的,沟通是相互的。
他说我喜欢爸爸妈妈,嗯,爸爸妈妈也喜欢你,永远喜欢你,永远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