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务报》——梁公发业的时与势
1896年,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是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仅仅一年后,该报发行量从创刊时的3000多份增加到1.2万份,最高达1.7万份,成为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梁公也成为中国近代媒体行业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从今天看当时的内容创业,《时务报》同样是时势的产物。
首先是梁公讲故事的能力。曾在康有为门下为徒的梁公对摆弄文字早已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报刊文字内容上,无论古今中外,梁公既能掘新又敢臆造,《时务报》作为当时的文化快餐,让读者在多味故事中充分体验着快感。
其次是技术发展的契机。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来源端得益于电报的普及。1881年底天津和上海之间就开通了有线电报,加快了异地之间消息传递效率,为当时报刊高效获取消息创造了条件。二是报刊发行端得益于邮政系统的建立。1897年清政府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邮政系统,得以让杂志能在全国发售,能更快让更多人买到杂志,这让《时务报》很快超出了收支平衡的发行量,确保了办刊盈利。
第三是满足了士绅及百姓对国运的关注。因当时正处于清帝制走向没落的时代,无论是士绅还是百姓,对清廷在外帝入侵上呈现的懦弱心怀不满,又不敢随便言说。正是这样的背景下,《时务报》大胆创造了政论杂志的新模式,写法颇为放肆,既给人触碰禁忌的快感,又给人提供了关注时运的窗口,很好地把握了读者的需求。《时务报》也就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内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