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村里人的业余生活特别单调,白天大人们各自在田里或家里忙碌不休,孩子们除了上学,还要帮家里割草喂牛和猪羊,根本没什么闲暇时光。
到了晚上,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们要在油灯下纳鞋底、做鞋子或缝补全家人的衣服;干了一天农活的爸爸们可以稍微歇歇,便聚在一起闲聊;孩子们便开心地跑出家门,跟小伙伴们做游戏去。
如此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偶尔会被一场电影打破。那时候到了秋天或初冬时节,某些村庄会请公社的电影院到村里来放电影。这可是一件大事,附近哪个村子要放电影了,至少提前两三天就会传遍周围的各个村庄,孩子们便开始兴奋地期待着,提前跟那个村里的亲戚们联系,预备观影时的座位,甚至还要预定晚饭。往往是下午电影放映员刚刚确定荧幕的位置,荧幕前的大块儿空地上便摆满了椅子、凳子、坐垫等。提前抢个好位置,是东道主们最自豪的事。家里孩子多或有小孩子的,还会提前摆个晒粮食的大笸箩,或高粱杆编的类似于凉席的物件,准备给看电影困了的孩子们做临时床铺。我小时候就在看电影时,睡过外婆家的大笸箩。
记忆中很多时候,都是跑上好几公里路程去看电影。往往是同村的兄弟姐妹们一大群人组团去,一路上大家兴奋地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有时猜想当晚会放什么好看的影片,有时则会津津有味地回忆上次看过的精彩电影,好不热闹。
有时刚下过雨,泥泞的土路上还留有一些小水洼,谈的兴高采烈的孩子们一不小心就会踩进小水洼,打湿自己的鞋子,甚至还会溅起泥水打湿同伴们的衣裳。这些孩子一点都不懊恼,反而会因意外刺激而尖叫起来,旁边的小伙伴趁机起哄,笑闹不止。于是不知不觉便走完了好几公里的路程,来到电影放映点,继续兴奋地等待电影开场。
一部精彩的电影,足够孩子们回忆上十天半个月。有时候两个村子都预约了一部影片,公社放映员就会“跑场”放映:先在一个村子放完这部片子,赶快骑自行车驮上胶片跑到第二个村子去放映第二场。如果这个片子特别好看,孩子们就会不辞辛苦地追着放映员,跑去下一个村子再看一遍,看完第二场回家,至少是午夜时分。那种为看电影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今天的孩子们绝对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关于看电影,我如今还有一些有趣的记忆,比如:
“英雄跑白路”——传闻哪个村子哪天要放电影,周围的孩子和大人们吃过晚饭就匆匆赶去看电影,结果跑去一看,人家并没有电影放。空跑一趟的人们扫兴而归,回来后别人问起“你们今晚看的啥电影啊?”得到的答复就是“英雄跑白路”,于是大家哈哈一笑,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然后继续开始下一场期待。
“看反片”——我小时候看过几次“反片”,印象尤其深刻。有时候到外村看电影,去晚了,等我们到达放映点时已经找不到观影位置。荧幕前一半坐着的本村人身后,已经站满了早到的观众,我们一群孩子根本找不到观影的地方,怎么办?只好跑到荧幕后面去看,虽然人物、景物都是反的,但故事情节都是一样的,就是看人物动作有点别扭。即使这样,我们照样看的津津有味。
电影,为我们单调的童年生活涂上了一抹美丽的色彩。在物质和文化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回想起这些童年往事,我仍然觉得充满了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