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在听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视频,发现经常会在视频中提到三个很重要的东西:爱、尊重和快乐。
其实,之前对前两方面的知识也了解一些,但好像对它们所对应的东西好像不是很清晰。不知道爱与归属感对应,尊重与价值感对应。
比如,多个视频中就都说到,爱是对应归属感的。也就是说,我们在陪伴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家长给予了孩子足够的爱,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归属感。归属感是什么?我理解就是一种安全感。孩子一旦觉得有归属感,可能就会有一种安全感。孩子觉得自己安全了,可能就不容易害怕,不容易忧虑,说话做事时就能放心大胆的去做,不容易产生畏首畏尾的心理状态。
应该说,大多数家长给予孩子的爱都是足够的。只是,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很多家长给予孩子的那种爱都是附带着条件的,多是带有某种目的性的爱。这确实是值得做家长深思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其实,在很多家庭教育视频中所说到的爱都是指一种无私的爱,一种不带任何目的爱。关于爱是不是无私,有一个视频中就举到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成绩好,父母爱他们,这是很简单的事;孩子成绩不好,父母如果也能爱他们,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现实生活中,常是这样的:孩子成绩好,做父母的就爱他们,而孩子成绩不好,父母对他们的爱就会大打折扣,他们会认为,我对你付出那么多,什么事都不要你干,一天只让你读书,你竟然连做一件事都做不好。如果喜欢这样想问题的家长,面对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很喜欢用很多不好听的语言对孩子进行攻击、责骂。家长的这种爱,很明显已经是一种带有条件的爱了。
又比如,有的视频中说到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尽量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受尊重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产生价值感。也许有人会问,孩子有价值感到底有什么好处?对于这一点,之前自己也不是很懂,只觉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被尊重的孩子青春斯更不容易出现叛逆,亲子关系特别顺畅,但当时在陪伴孩子成长时真是不明白其中真正的道理,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一种收获。现在答案来了。原来:孩子是否被尊重与是否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价值感紧密相连。也就是说,常被尊重长大的孩子一旦对自己产生了价值感,他就会觉得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用,从而觉得一个人能活着真好,生命多么有意义。
很多视频中也提到了另一种比较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快乐。据说,一个人如果生活得比较快乐,身体内就容易分泌出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有关科学资料显示,“多巴胺”分泌的多少与一个人快不快乐有很大关系,并且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就是说,做某事身体内分泌“多巴胺”多的人,就容易让人感到快乐,不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而反过来说,做某事容易快乐的人,便能更多的促进身体分泌“多巴胺”。所以,视频中倡导这样的观点:家长要尽量让孩子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才不容易让孩子在小学、中学就产生怨学的情绪。孩子一旦产生怨学情绪,就容易到其它地方寻找快乐。比如,过早的谈恋爱,沉迷于游戏,打架斗殴,等等不良行为。一个在学习中能找到快乐的人,有可能会让学习陪伴他们一辈子,从而爱上学习。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中,家长如果能重视这三样东西,不仅能让孩子受益匪浅,而且能让做家长的少走很多弯路。所以,家有孩子的家长们应该早些步入家庭教育的正轨,把这三样东西重视起来。
……——……——……——……——
(阅读后,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