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的最后一天,从城东到城西去见了一个客户,两天前通过大童的官方投流链接到我这,在微信上简短地沟通过,客户希望能线下见面谈。
我比客户早到了一个小时15分钟,我出发在路上的时候客户发来信息问是否可以推迟一个小时。我趁这个空隙似乎做了挺多事情,去周边转了一下,感受到周边的生活气息和我住的地方很不一样!
约在一个咖啡馆,点完咖啡找了一个比较合适的位置,看到有一个小的书架,书不多,大概十来本的样子,很奇怪基本上都是和育儿相关的。什么捕捉敏感期啦,这一系列的我之前看过。靠书架最外边的一本叫《爸爸的高度,决定孩子的起点》,于是拿起了这本,很巧合的是,今天的见的客户是个新晋奶爸。
大概看了四分之一,里面讲到比较关键的一点是爸爸们对孩子的信任。其实从我的观察来看,大多数爸爸比妈妈们要更信任孩子,更放手让孩子自由发挥,而妈妈们会有各种担心各种束缚。
中间看了一下手机,微信上有个大学老师申请添加我为好友,这个老师曾经教过我们,但教的好像不是主课,大学毕业都十几年了 ,但我对她的印象还是很深的。和大学的同学老师基本上少有联系,除了宿舍几个,但宿舍的几个和我并不是同一个专业。老师来收集校友信息, 发给我一个清单截图,问我是不是有其他人的微信有的话推送给她。
我看了一下,一共也就6个吧,其中一个有联系,另外的5个基本上就是躺在好友列表里的状态。和老师聊了几句,我说老师对我肯定是没有印象了,虽然我头像是本人的照片 ,她说对我的名字倒是有印象。我会觉得如果对我有印象,那反倒不太正常,因为我一直都是小透明的i人。
回来的路上我在想这个事,一个内向的i人,从事了保险行业,这有点颠覆。在众人的普遍印象里,保险行业仿佛是为外向、充满活力的e人量身定制的舞台。他们可以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各种场合,轻松构建起庞大的客户网络,从日常的出租车到繁忙的地铁站,都能成为他们展现魅力的地方!
说到颠覆,今天见客户形象上应该也是颠覆,穿着帆布鞋,九分休闲裤,背着帆布包和电脑见的客户。过往多数人对保险人的形象应该是小西装,衬衫,高跟鞋吧?这并不是我对见客户这件事情不重视,而是因为我见到的客户头像,觉得对方是一个比较随意的人。保持同质会比较好吧,要是今天没记错的话,他今天是穿着凉拖鞋来的 哈哈哈哈!
内向的i人是不是就做不好保险呢 ? 从我入行起,我并不这么觉得,只是会觉得达到同样的高度,我比e人要更多的时间去积累和沉淀,也分析过自身的一些优势。比如说i人更善于倾听,能够捕捉到客户的一些一闪而过的担忧或者念头,这一点,表达欲很强的人很容易忽略 !
当一个人认真倾听的时候,对方是可以感知到的,作为客户应该也是不太喜欢在自己还没讲完,你就好像已经知道我要什么了,然后就开始吧啦吧啦讲方案。
尤其是高净值客户,毕竟这类客户群体在他的领域里面是很成功的人了,不需要你去教他做什么事情,他只需要给他想要的东西。只有认真地倾听,你才能get到他讲的有没有一些弦外之音。
i人一般会更细心,做方案的时候会很细致,会考虑到客户的方方面面的需求和想法;i人一般也容易打上靠谱的标签,因为她要做到了才会说,做不到的就不敢说,在客户的角度看来就是:这个人很靠谱,她往往不轻易说,但凡她一说就肯定是会做到!
而i人的每一次发声,都如同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虽不频繁,却字字含情,句句入心。i人的世界,虽静谧深邃,却能吸引同样追求深度与真诚的客户,i人还喜欢深入钻研保险条款的每个细节,当i人在保险领域深耕不辍,以真心换真心,往往能收获【靠谱实在】的美誉,这份认可,无需华丽的包装,是对i人默默付出、真诚待人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