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是我看的第一本心理学类的书,发现很多现象在生活中都有可见的影子,感觉是比较神奇的,挺有趣的,而且应用于生活中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是一本工具书。现在我只看完第三章,里面讲了许多销售方面的策略,其实应用于为人处世也是非常棒的。
第一章讲的是“对比”,里面讲到一位男士去到服装店买西装,在他看中了一套几千块钱的西装时,导购员会拿一件内搭推荐给这位男士,并透露出这件只需几百块。和一套几千块的西装相比,显然这件内搭是不太贵的,这是导购员就可以有更大的概率多销售一件衣服。
这就让我想起在买衣服砍价时,有时导购员就会说:“你要便宜的话就这件,不过这件质量没那么好。”当听到这句话时你肯定不会要“这件质量不太好的”,但至于你会不会买了这件正在砍价的我就不敢确定,但你会更倾向这件是肯定的。
第二章讲的是“互惠”,我觉得这不仅仅用于销售,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关系也是非常有效的。都说人与人之间没有利益关系更能交心,像学生时代的友谊都是比较交心的。但我们总有走出象牙塔的一天,我们与领导、同事的关系处理也很重要,我相信没有人能在一个与谁都不友好的环境待着。
我想起高中和宿友发生的一些不愉快,其实同在一个屋檐下“互惠”是最重要的,只要能“互惠”,你们之间不用交心也能愉快的度过住在一起的日子。像你买了水果回宿舍一句“你们要吃吗?”她买了零食回宿舍一句“谁要?”这样看起来就非常融洽了,不需要那么多交心,再说哪里有那么多心交呢?
如果你只认为“互惠”只需对一些可有可无的人,那么你就错了。好朋友之间也需要“互惠”,而这个“互惠”更多是有着感恩的心,不要把一切对你的好都认为理所当然。
第三章讲“承诺和一致”。如果一个人与他的承诺或言语不一致时,往往会被人们定位为“不靠谱”、“言行不一”的人,所以人们一旦做出承诺就会尽力做到。我一向认为情侣之间写的“承诺书”是没有作用的,但看完之后我的想法改变了,相信人们写承诺书时都是很用心的,而如果你出现“不一致”的行为时心里肯定会不舒服。
这也让我想起高中时期不敢给父母任何承诺,我记得曾在一封信中告诉他们我会努力,但我不敢保证,我怕他们失望,现在才明白我的做法是错误的,是在逃避,我应该勇敢的给承诺,其实这也是逼自己。
像刚跨完年,每个人都在立flat并发表朋友圈,其实这也是一种承诺,因为朋友圈大多都是你熟悉的人,这样大家都能看到你的目标,而你想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就会朝你所承诺的做。所以多写下计划是有好处的,不要听信“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当然,“承诺”与“一致”有时会变成一种固执,使你陷于其中,因此你要有着思考的头脑。遇到是你承诺的事情,但照承诺的做你会不舒服,你就要想一想是不是掉进“承诺”和“一致”的陷阱。
心理学的书还是挺好看的,各位小伙伴有没有可推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