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会:
一、陈丽(育英小学校长)
1.暖冬活动——暖
2.心理咨询室——“心语吧。”
二、颁奖
年华会渐去,理想永远年轻。
三、麦莉
四、杨昌弋:(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所所长)
1.脱专业自卑,在做中不断提升。
2.尊重心理专业的特质,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3.提升专业智慧。
4.把握重点:
①面向全体学生。孩子们在集体中的价值感、存在感、获得感
②、关注积极心理品质的建构,关注平常的大多数的学生——沉默的那一部分学生,生命的意志,对自我的认可……很多孩子是健康的,但是不是积极状态,要把我
5.高度关注教育生态的变化。过多的物质依耐,忽略了精神层面;现代技术的依耐——工具的功能越强大,会减弱人的主体性,关注手机对孩子的影响;校本教研和区域教研。
五、赵淑兰
1.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有他自己的原因。
2.理论基础:《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认知神经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3.教育者先受教育,辅导者先自我成长。
心理辅导是我们陪伴学生的过程,也是学生陪伴我们成长的过程。
4.心理测评,问题学生处理:
5.情绪中枢靠近动作中枢,所以,有人生气的时候就会有动作。
(一),澄清几个观念
1.发展的目标取向
(1.)养成积极态度
* 接纳事实和自己的感受
言语化是发展好的特点,不能言语化可以用表情(你可以做一个表情来表达你的感受)、声音、动作、画画……
当情绪发泄后,看问题的角度都会不同。心理辅导是让孩子表达感情,表达完应对就会不一样。
* 增强对负性生活事件作正性评估意识和自我情绪调节。
* 引导主动应对,而不是等待他人来拯救。
(2)训练负责任的行为:预见并承担一切应对的。
三个反移情:
辅导者对被辅导者的情绪情感反应
①、一致性反移情(我们的反应何学生的反应一样,但是学生没有说,我们就拿自己的感受做工作,就是把他说出来——我感觉到了一种不舒服/不安……——替身。)
*—*—*点状:各种类型分类(想表达的——画画、说、唱歌……不想表达的——不想表达也是一种表达,可以邀请他去看别人表达,如果他爸想去,可以告诉他:“我去那边了想,可能照顾不了你,相信你会照顾好自己问,同时,我去那边了,有一部分我看不过来,麻烦你帮忙看看”。不停的带动他,引领他,尊重他的速度。)
②、互补性反移情
在和A交流,A没有这样的感受,别人有这样的感受。
从和她互动的过程中,看见了其他人的状态。
③、原始反移情。
孩子年龄非常小的时候,无法觉察的时候,身体一切都记得,我们感受到了他完全不知道的早年经历的东西。
(3)享受成长的骄傲。
2.乐观的资源取向
* 一切问题都有价值
* 每个学生/家长都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与支持者。
3.积极的行为取向。
* 保持专业自信
* 尊重学生的成长节奏:显效缓慢,逐步形成
* 师生一起共同与发展
(二)、基本的原理
建立关系是资源。
分享:
经过这节课的活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要分享的吗?
你的心情,情绪也什么不同?你的身体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思考到什么对于你来说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