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画用墨的干、湿、浓、淡、清来体现物象的远近、凹凸、明暗、阴阳、燥润和滑涩。墨分五色:清、淡、重、浓、焦。而决定这五种墨色的关键是墨中水的比例,本教程讲解国画中调墨和颜料调色的方法,点击图片查看大图可看清图中小字。
【墨色的调法】
注:下面示意图中的水滴不是真实的水滴分量,只是概指一份水、两份水等水的分量,对水的用量把握需要读者在案例练习中不断吸取经验。
浓墨的调法
将笔全部浸入水中,不用刮去水分,直接用笔中保留的水分调和墨汁,调出来的墨为浓墨。
重墨的调法
将笔全部浸入水中,提起笔时用笔轻轻在笔洗边刮一下,用笔中保留的水分调和墨汁 ,调出来的墨为重墨。
淡墨的调法
将笔全部浸入水中,不用刮去水分,直接用笔中保留的水分调和墨汁,这样重复蘸两次水调出来的墨为淡墨。
清墨的调法
将笔全部浸入水中,不用刮去水分,直接用笔中保留的水分调和墨汁,这样重复蘸三次水调出来的墨为清墨。
【墨色的调和步骤】
1 选好笔,放入水中按压,将笔毛散开,这样可以将笔腹中残留的颜色洗净,以保证不会有其他颜色残留。再收笔,在笔洗的边缘擦(刮)两下,以减少毛笔上过多的水分。
3 接着将笔的前半部分蘸入重墨,这样就调好了两种墨色。
4 然后用笔尖蘸入浓墨,注意笔头的最顶端也可以有少量的水。
5 最后,用纸巾轻轻吸收一些水分,就完成了笔的调色。
5 最后,用纸巾轻轻吸收一些水分,就完成了笔的调色。
01
墨色的变化是靠不同的蘸墨、蘸水和调墨上纸来完成的。
“蘸墨”是以清水笔(笔先蘸清水)或干笔(不蘸水)直接蘸墨。不在任何地方调叫“蘸 ”,如果把蘸墨的笔横卧在纸上,其效果是笔尖墨很重,笔根是清水。
“调墨”是清水笔蘸墨之后,在色碟或其他地方进行反复的调合。调墨的效果基本上是一个颜色,没有深浅变化。关键是怎样“蘸”和“调”。
焦墨
要用“焦墨”可直接用干笔蘸墨,(或把墨汁放一时期,使水分稍蒸发)即可得到焦墨。
浓墨
要用“浓墨”可用清水笔蘸墨少调,要用稍淡些的墨,可笔尖再蘸重墨,可少调几下,使重墨和淡墨稍渗化,横笔上纸即前重后淡。
竖笔上纸即上重下淡,如要后重前淡的效果,可先蘸重墨调合,笔尖蘸清水然后上纸即前淡后重,随即前后墨逐渐相同,可笔尖再蘸清水即与前同。
如需“空心墨”(如画牡丹花瓣)可先把墨蘸调到适当的深度平涂在色碟上,再用清水笔(可用斗笔,笔肚较大,这可带水较多)滚蘸色碟上已调好的墨,然后上纸,力度要大,即可得”空心墨"。
“双边墨”(笔尖较宽为好,如宽竹杆,也可用扁笔)先蘸水,然后把笔压成扁平状,用两头尖处蘸墨,平着上纸即两头深中间淡。
墨色的变化除以上的蘸与调之外,还有许多用笔的动作,如错动、揉动、捻动、重叠等。同时一笔墨从湿到干,从重到淡也可有很多墨色变化,再由破墨法、积墨法、水冲法。也能出现很多墨色变化,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定能掌握更多的用墨方法。
02
选些什么内容作为笔墨基本功练习为好?
为了使初学者能较快地了解和掌握笔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我们建议选几种容易练习笔墨的内容。如竹、菊、梅、石、松树及兰花等。一般先练习墨竹。 墨竹要求用笔准确、肯定、干脆、利落。其后练习菊花,要求勾花用笔肯定有力,点叶用笔准确而有变化。梅花要求用笔灵活多变,如捻转等,同时了解枝干的穿插画法。
石头,要求练习多种笔锋及墨色的变化,同时练习不同石头的画法,(松树的练法与要求同石头)。 兰花要求用笔柔中见刚,肯定多变,通过以上练习,笔墨技巧便可基本掌握,但要注意一种一种地练,不要贪多,因为急于事功,反会欲速而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