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759,尽心章14-38-1》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武,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
今天是戊戌年庚申月庚辰日,七月初六,2018年8月16日星期四。今日七夕。
这是《孟子》最后一篇,分四节学习。最后一篇,讲述的是圣学传承的原理。
原理与方法的区别:原理用以解惑,方法用以操作。原理之功效在于放下思想包袱,播种希望,添充能量,把遮蔽光明的乌云驱散,把缠裹腿脚的锁链破除。若要小成,只要掌握方法即可,若要大成,必辅以原理方可。诚所谓"小道可观,致远恐泥",方法是小道,管用一时;原理则是全视野,是时间的王者。
孟子说,从尧、舜到汤,经历了五百多年,像禹、皋陶那些人,便是亲身看见尧、舜之道而知道的;像汤,便是只听到尧舜之道而知道的。
见知、闻知,都指知道而言。孟子所说的意思是,斯道之统,必待人而后传,而圣人之生,往往会间隔一段时间,多长时间呢?五百年出一圣人。那么,断层的文化是怎么传的呢?"见知-闻知"原理。通过一批见知者开其先,再有一批闻知者以继其后。也就是说,身临其境与心向往之交融神会,现实与梦想交互激励,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遥相辉映。
中华文明的道统,自尧舜以精一之旨,相授于唐虞,始立万世道统之原。尧传舜以"允执厥中"四字,等到舜帝传大禹的时候,用了四句话:"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字真言,被称为"中华心法"。
从尧舜到商汤,中间隔了五百多年,商汤是尧舜道统的传承人,但商汤并非生而能知尧舜之道的,之所以能传承能发扬,全赖"见知-闻知"原理的功效。
尧舜和商汤之间,见知者有一批贤者,如大禹、皋陶等,他们与尧舜会聚于一堂,亲见其道而知之,正因为这样一批贤者的信仰与行动,打下广泛的文化基础,使得道统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等到商汤要建中和之极的功业之时,得以追溯其执中之传,也就是说,商汤能够传承尧舜道统,不是直接传授,而是通过中介,什么中介呢?见知者,也就是大禹、皋陶等代表的那些贤者,换言之,如果没有大禹、皋陶这些身临其境的见知者,商汤安能上接尧舜之统呢!
最靠谱的学习是模仿,良师益友比之阅读文本更为重要和有效,若无感兴之助,难有立志之雄。我的读书,从小至今,手不释卷,从未间断,但直到2014年,自从得遇恩师之后,始由亲感体悟,方有奋发之志油然而生,此后经年,由师友共学,方有数年之间日日不断之功相继而不绝。见知之不可无,深体如此。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尽心篇》南怀瑾讲述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