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点都不缺乏资讯,育儿的内容可谓是汗牛充栋,但是这并不能保证我们能教育好孩子。这就跟买菜做饭一样,食材都不缺,菜谱也都有,差的是技术与火候的拿捏。
家庭教育中最缺乏的是思考,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懂得因材施教。
我所理解的因材施教不仅仅指根据孩子的性格特长来实施教育,更重要的是家长要懂得变通,即便最好的教育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孩子和家庭的情况进行调整,这个调整需要动用家长的智慧,这是难点。但是解决了这个难点,就算是为有源头活水来了。
即便有活水来,也要开源节流。在教育内卷化严重的当下,别人家都是大水漫灌的方式,要做到开源节流很不容易。
在小学低年级孩子学习并不差的情况下,采用超前学、刷题,报补习班等手段来赶超,这些做法看似很励志,实际上很弱智,是教育上的怠惰,是用最不动脑子的方式“要成绩”。让孩子多做多练的确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个效果不值得用填鸭式的方法获得。
一些本可以在长时间轻松get到的东西,要求孩子花大量的时间在短时间内掌握,因而让孩子重复一些机械式的记忆或技能练习,这种教育方式破坏性远大于建设性。这样的 “内卷”,长远来看对孩子是有害的,会破坏孩子对于学习的感受。学习上不是看谁花了多少时间,而是要看走得有多深入,感受得有多细腻。对孩子来说,提升他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比早早地给他脑海里灌满一大堆根本不符合身心发展规律的知识要好得多。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不是考试成绩,而是学习感受。很多人混淆了两者的概念,家长更是用自己的感受代替了孩子的感受。孩子成绩不好,父母感受非常糟糕,他们主观地认为孩子的感受也很糟糕。他们认为必须把孩子的成绩快速提上去,才能挽救孩子,就开始各种鸡娃。可是你越逼,孩子的感受就越差,就越不想学,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甚至导致亲子关系破裂,孩子自信心被摧毁,失去安全感。真到了这一步,孩子就已经被毁了大半。其实相比学习成绩,小朋友们更在乎的是家长的接纳和认可。
我的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有几次没考到好就难过得哭了。我这样安慰他,说考试不是为了分数,是为了学到知识。考试的目的是帮助检查哪些没掌握的,只要后来把丢分的题目弄懂了就跟考100分是一样。虽然孩子自己还是不高兴,但是他没那么难过了。即便我对他说分数不重要,孩子自己还是会看重分数,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好成绩意味着什么。所有的孩子都渴望获得优异成绩,赢得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但是有时候因为求而不得的痛苦,他们便装作不在乎成绩,久而久之他们就承认自己做不到,干脆放弃了。
我们要帮助孩子建立对于学习的好的感觉,至少也要让学习不成为孩子觉得特别痛苦的事情。家长非但不要给孩子压力,而是要帮助他们减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千万不要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当孩子觉得无论多大的问题父母都会和他一起解决,他就觉得痛苦也不是那么不可接受了。一个人最突出的能力是面对痛苦的承受能力,这个能力也是走向自律的起点。
有这样一句话,教育孩子从放下期待开始。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是真正要放下期待是很不容易的,分分钟要跟自己的虚荣心对抗,虽然口口声声说做人呢不要那么虚荣,但是人要少一点不虚荣,生活恐怕无趣得多。说直接点,要放下期待其实是跟人性在作斗争。但是,这个仗家长还是要打的,因为一旦我们放弃这种清醒,对于孩子的期待就像越勒越紧的绳索,会逼得孩子透不过气。
前不久拼多多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浪花一朵朵的是这样的一句话: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拿命在换钱?
底层人民都被戳痛了,痛骂资本冷血无情。可我们让孩子拼命学习,牺牲孩子本来用于玩耍的童年、少年的时光去换取成绩,这种行为同样是不讲武德。更严重的不是讲不讲武德的问题,而是搞不好会使孩子武功尽废。
打球要有手感,弹琴要有乐感,画画要有美感,写作要有灵感,一个人在某方面感觉越好,他就更可能把这个事做好。超常的感觉是可谓之天赋的东西。
同样如此,学习也是需要感觉的,当学习变成了你输我赢的比拼,变成了“我学习使我妈高兴”,变成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感觉就不对味了!这些感觉是附着于他人的评价之上,而非自己的感觉,这些感觉是不仅不能支撑孩子长跑的动力,甚至令他们对整个人生都感觉不好了。
放下期待不等于放手不管,也不等于放弃成绩,相反要更加用心,帮助孩子走上可持续性的学习之路。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哪怕这个过程看起来更为漫长和模糊,都是值得家长去花气力培养的。学习很复杂,因为它需要动用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学习也简单,生活中处处都是教材。家长要有智慧在看似“无用的”日常生活中培养有用的学习能力,这个能力不一定很早就在成绩中体现出来,但是一定会在整个人生中体现出来。
幼儿最重要的技能并不在学业,而是社交和情感能力,但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被焦虑裹挟,陷入履历军备竞赛的狂热之中,挤占了孩子玩耍的时间。如果只是把教育等同于学习成绩,只要成绩好就等于教育成功,这是非常狭隘的认知。这种置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不顾的教育方式正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抑郁。
我相信,如果教育方法得当,孩子不需要付出痛苦的代价也可以学得好。孩子刚刚出来的期末成绩单,三门主科两门满分,一门九十几,成绩上算是令人满意。即便分数低一些,我也能接受,我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学习状态。目前来说,孩子对于学习的感受是很正面的,他能主动地完成和安排学习,能轻松地应对学习,没有觉得学习是痛苦的事情。
呃!怎么有点老凡尔赛的赶脚?
我一直秉持的一个理念是:为孩子在童年时期争取尽可能多的自由玩耍和活动的时间,让孩子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让他有时间观察生活,了解生活。那些无关是与“有用”相对的一面,相对不是相反,而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
著名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认为:“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另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情趣越丰富,生活也就越美满。”
为人父母的本质是爱,不应该指向一个目标,即将孩子塑造成某种特定类型的成年人。照顾孩子,是成为一种深刻而独特的人类关系的部分,投入到一种特定的爱当中。为人父母的回报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就已经获得了,而不是某个目标实现的那一刻才兑现。
放下期待就是把真正的爱和自由给了孩子,拥有自由的孩子才会发展自律,发展他们源于内心的热爱,生命的活力因此而朝气蓬勃。他们更可能成长得更好。
放下期待,才会对生命本身怀有敬畏,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另一个生命,也更可能从亲密关系中获得美好的体验和感悟。人生不是为了抵达某个目的地,而是体验生命的过程。
幸福是一种方法,不是一样东西;是一种才能,不是一个目标。——黑塞
我们要找到方法,培养幸福的才能。
喜爱读书、跑步,关注教育,如果你也喜欢,我们一起来读书,整理好300多本书单,输入“读书”获得文学、成长书单,输入“教育”获取育儿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