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个,你就会明白点《道德经》~1

《道德经》是我国传统文化,现在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所以我们觉得必须看,必须读。

但是每每读《道德经》,读来读去,越读越乱,很难读下去,读明白,索性丢开。

《道德经》确实很难读,很晦涩。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在樊登读书会听西安交通大学的韩鹏杰教授讲解《道德经》,突然茅塞对开。

韩老师讲的特别棒,他不用讲稿,不用书,所有的章节和原文都刻在了他的脑子里,张口就来。

韩老师告诉我们不管读《论语》也罢,《孟子》也罢,《道德经》也罢,我们首要的问题是了解一下这个作者

也就是这个人的职业背景——老子这个人是干什么工作的。不同职业的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有很大的不一样

其次是了解这本书的写作背景,这是韩老师非常强调的,也就是说老子的这些话到底都是对哪些人讲的

老子既是一个史官,又是一个教官。老子做的什么官呢?守藏史。他掌管图书,知识渊博,他还掌管档案,见识广,智慧高。另外就是在朝廷里面做这样的官职,朝廷里边那些大员们、周王室的子孙们,有问题都喜欢向他去请教。

于是我们就搞清楚了,其实这本书就是坐在老子对面的那些人问的问题,然后老子给予的回答。

然后把这些回答再整理、概括、总结、提炼、升华,形成这样的一本著作。

老子比孔子大20岁左右。在他们那个时代,书几乎都是对话体。就是《道德经》本质上,也是一本对话体

但是它删掉了提问的部分,连对面坐的是什么人、叫什么名字也都省略掉了。

但是我们可以从字面上猜出这句话是说给谁听的。“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所以坐在老子对面问问题的第一类人就是士,天子、诸侯、大夫、士,也就是基层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这就是坐他对面的第一类人。

坐在他对面问的第二类人就是王。你可以把他叫诸侯王,也可以把他叫作帝王。

我们看三十二章,“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候王直接出现了。

这就是要解决当时的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老子就是要把这些士和王培养成圣,比如《道德经》最后一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就是说圣就是好领导,一个好家长也可以叫作圣。

这样看它逻辑非常清楚,把小家长、大家长培养成好家长;把小领导、大领导培养成好领导。

这就是老子的职业背景和这本书的写作背景。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方便面袋撕开,将料包挨着放在碗底,然后把圆形的面饼妥妥的置于碗内,之后打碎一个鸡蛋,把蛋黄蛋清整个放在面饼之上,但...
    蛋炒饭要加肉阅读 548评论 10 3
  • 爱情里百依百顺,为何还得不到尊重? 作者:Rachel君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均为化名] 大学时期因为莽撞冲动...
    Rachel君阅读 1,644评论 0 6
  • 去年下半年,住我们店隔壁的李姐因为房租涨价搬走了,随后,一对50多岁的夫妻搬了进来,将一室一厅的房子打通成一个小门...
    vivian颗颗星阅读 41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