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犹如一粒尘埃,悄然而来,又悄然而去,仿佛不曾存在于这个世间一般,但在我的世界里您曾经来过,而且是那么地刻骨铭心。
谨以此文致我的母亲 题记
余光中先生去世了,举国悲痛,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她是1941年生人,自幼父母双亡,和姨母相依为命长大,18岁时和我父亲结为夫妻,育有三男一女。从此开始了她苦楚而艰难的一生。
母亲在我记忆里,是一个极其不讲究的人。父亲本身弟兄面多,家境起步就不是很好,我们又兄妹四个,在那个年代养活着一大家子人,是极不容易的事。从我记事起,很少见母亲穿过什么新衣服,她总是穿着姨妈给她的,直到我们长大成人,母亲才有了自己的新衣,但她总舍不得穿,还是一如既往的穿着她的二手衣服。她一生没有住过什么高端大气的好房子,先是和父亲及我们住在两眼窑洞里,后来分产到户,父亲盖了六间砖土混合的西瓦房,母亲才算有了自己的独立住宿,虽不是很好的,但母亲很满足。母亲很喜欢吃肉,但她一生却只吃了三样东西,馒头,面条和油辣子。那时家人吃饭都是大问题,哪里来的肉吃,可能母亲太想吃了,竟然把人家死去扔掉的家禽捡回来吃,为此我曾和母亲大吵起来,我很嫌她这样去做,觉得很是丢人,但母亲不以为然,虽然那时父亲因吃不饱饭,而饿的犯胃病,我仍然接受不了母亲的这种行为。母亲在吃穿住上太不讲究了!我曾为此而心生怨恨,总觉得母亲没毒气,太不在乎人家鄙视的目光了。
母亲的不讲究还表现在人际关系处理上,母亲很少走亲戚,即使是春节,母亲也是匆匆的转一圈就回家了。至于家里婚丧大事的礼节,母亲更是一塌糊涂,比如破土动工的哪些禁忌,逢年过节的礼数,婆媳之间的基本交往,母亲统统不管,母亲只是整天忙着,守着她的小家。这种不讲究滋生了很多的矛盾,以至于我长大后,在实际与人交往中,让人为之耻笑,于是我对母亲的这种做法,心生厌恶,时时的与她争论,以企求能引起她的重视和注意,我一直与母亲为此争论到她卧病在床,但母亲都未曾有所改变!
母亲其实是个很心善的人。她从未大声斥责我们,即使我跟母亲争论的时候,她都未曾有过。我是个比较任性暴躁的人,父母却极其宠爱于我,我有时任性起来不吃饭,母亲会一直站在我床边,看着我直掉眼泪,直到我把饭吃下,她老怕把我们饿着了。叔叔家的孩子有时到家,母亲也会招待的,只是我家里穷,没有什么好吃的,即使有母亲也总想留给我们吃。直到后来,母亲还是那样,在吃饭时,总是孩子们吃饱了她才会去吃,包括剩汤剩饭,他都舍不得倒掉。记得有一次,家里的剩饭有点发酸,母亲却坚持要吃,气的我把碗都摔了,母亲却心疼的直掉眼泪,嫌我把饭糟蹋了。那时,我真的理解不了母亲的行为!
母亲是个很手巧的人,她画画的很好,还会做纸花。每到春节或巷子里有人去世,母亲都会以展才艺,家里会有很多人围着母亲,边看边夸母亲的手艺,这时我心里是最高兴的,看着别人艳羡的目光,觉得我的母亲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而不是那个样子的,这是母亲精神也很好,边剪边教,等做好后,众人离去,母亲又和从前一样,开始她单调的生活。母亲后来为了生计,卖过纸花,但家里工具不行,就不了了之了,母亲去世后,我在家里的柜子里,还见到母亲留下的花纸,看到这些花纸,泪不由地流了下来。
如今,母亲离我而去,时常静坐一旁,不由想起和母亲相处的日子,心里充满了懊悔与遗憾。母亲不是不讲究,而是讲究不起来,在那个吃不饱肚子的年代,生存比什么都尤为重要啊!母亲其实懂得人情世故的,“亲戚要好,银钱要饱”,“人穷莫走亲”这些俗语使我明白母亲佝偻与她的小院,独守清贫,她是讲究不起那些的。
我曾那么的不理解她的所难,而一味地嫌弃她。在她的后字典里,我是她的骄傲,但在我的心中,她曾是那样的蹩脚,我每次转身离去,她总牵肠挂肚,她每次千叮万嘱,我总觉得多余,而她的离去,却使我突然觉得我是那么的爱她-------我那个蹩脚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