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恨我的平庸之资”。每次坐在办公桌前,我都会这样想。
我害怕自己将永远只能在电脑前敲敲打打,做些敲敲打打的事。曾经豪情万丈的理想在现实面前显得那么可笑,这个现实并不是指生活有多残酷,社会有多冷血,而是,这几年来,我终于认清自己,不过是平庸资质里的一点自命清高,自以为与众不同,但其实连“自命清高”这一点都是大多数人曾做过的事。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认命的呢?
其实一直都平庸,上大学之前只知读书玩乐,两耳不闻窗外事;大学入社团的履历平庸,没有过班干经验,连兴趣爱好都很空白;实习进的公司是只有4个人的小工作室,每日浏览网页,复制粘贴,总想着去更大的地方看看,下班后却在追剧泡网……每一次我都不满意于自己的选择,又每一次在下班后忘记那份紧迫感。
我讨厌自己那么平庸的天分和努力。
面试过的很多公司大都指出我太过内向,不会表达,大概就像相亲前看资料和最后见到真人的那种差距感吧,我也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大方得体,甚至自己觉得自己很有礼,但是那份拘谨是藏不住的,我一次次地怀疑自己是不是只有嫁人生子,洗手作羹汤的命运。
那一刻,我讨厌自己的笨嘴拙舌。
我大概还记得许嵩,那个唱清明雨上的许嵩,在签约仪式上第一次面对镜头时的青涩与紧张,颤音、跑调、气息不稳、声线太窄……所有作为歌手的缺点全都暴露于众,一个成熟的人大概很难喜欢一个内向羞涩的文艺青年,但是,如果你看过他的博客,或许绝不会想到那个镜头前瘦削呆滞的青年竟会有如此犀利睿智的笔锋。我先看过他的文字,而后找到视频资料,倒没有相亲前后的差距感,反而像是看见另一个自己,一个内向羞涩会紧张会颤音的文艺青年,而他,做到了很多人做不到的事。
作为一名医学生,不务正业搞音乐,大二开始写歌,发表于那个病毒式传播的网络,一时红遍大江南北,毕业后自己出专辑,两年后签约经纪公司,没有大多数歌手沿街卖艺、住地下室的艰难打拼经历,也没有花边新闻烂桃花缠身,就这么一路走来,还有着不小的粉丝群体拥护,整整十年,不再大火,也不会穷困潦倒,无人接机。他看起来那么顺利,顺利得写不出悬念迭起的故事,他却说自己曾有过退意。
有些困难,不说,不代表不存在。一个不大圆滑的大学生,面对当初的误解与网络暴力,不曾为自己解释半句,拿出自己的作品,为拥护他的人说话;签约时,大概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太多的旁观者觉得签约就是卖了自己,自己单干才够酷,却不知道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用什么去承担;现场的不完美表现一直令人诟病,甚至因为当初的网络时代而被贴上不太友善的标签,大概在一个聪明的人眼里,看不上这个敬酒不吃的懵懂青年。
总结起来大概就是,唱功不好、咖位不大、出身一般,还不爱搭理人,你还怎么混。索性不混了,游山玩水,摄影下厨,得空写写歌。
但是,如果你看过他最近几年的采访,你会看到一个文质彬彬,谦逊有礼,话不多而句句珠玑,思维严谨而表达清晰甚至有些冷幽默的文艺中年。
我以为他会喜欢豁达豪放的文豪美食家苏东坡,又或者是潇洒飘逸的酒仙李白,他却提到王维,“半官半隐,白天朝堂里上上班,晚上山水里写写诗”,如他自己吧。为了做音乐这件事,也要穿上正装,去些不太想去的场面,但始终为自己保留一方天地。他已好多年不写博客,演唱会后的一篇长文,文字已趋于平淡,感情也更温和,仿若已到“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境地。
而我,还在生活的深渊里向上张望着。这段时间以来,我也隐约明白现在的公司看中的正是我的踏实稳重,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潜质。这让我多少有些安慰。有人能在第一天就和所有人打成一片,谈吐自信,也有人要在漫长的相处中才能看见真心,但不管哪一种,总有一天,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子。
王维的半官半隐也好,李白的诗酒作乐也好,苏轼的率真旷达也好,也都曾不融于世,但最终,都找到了最合适的自己。
我不是诗人,也不会写歌,我只是一个讨厌自己平庸之资的平庸之人,我坚持写些不知所云的东西,在电脑前敲敲打打,大概也只能糊口,对未来,依然焦虑,但不再不知所措。
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仅仅是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你就已经超过了大多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