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性格弱点就是,沉迷于思考懒于行动。这里面的问题就是怕出错,怕犯错误。我爹是个以挑错著称的人,事实上这也是他的工作性质。
问题就在于,我每次将有可能通过错误来学习一些东西之前,都会想到我爹尖酸刻薄的话,于是乎停止行动。我失去了很多次失败的机会,我终于等到了这次,我会从考研中学到很多的东西。
这得益于我有一个很好的支持者,他不怕犯错误,他有接受现实的能力。我在他的支持下,通过一次次的尝试来遇见了更好的自己,这是我和我爹在一起时从来没有想到过的进步。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我长于思考弱于行动的特点,固然在一些问题上使我得到了深入的认识,同时另外一些事情就拖延下去了,而往往这些事情与生活紧密相关。如果我需要发展自己的长处,也便需要接受拖延症及其可能的一切后果,比如考试之前复习不完啊之类的。
在这个过程之后,我大概懂得,人生就是在不断地犯一个个错误之中收获成长的过程,我们应当庆幸这个错误是现在犯而不是明天,我们应当感谢年龄不大的我们已经在很多方面积累了错误并从中得到了很重要的东西。同样的,为了与父辈的那种尖酸刻薄的语气彻底脱钩,我将不会去评判任何人任何事,我将把我的批判分析能力用到学业和事物上,而不是任何人身上。当然,文学作品很多时候就是需要去分析人的性格,而这种分析不会为现实中的人带来任何损害,这大概是我的用武之地了。
相应地,与我父亲职业相关的批判分析,也只存在于对于病症、生活习惯等的建设性建议上。我不认为他的说话方式完全与职业特点有关。我想到的还是自负又自卑的mks主义,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遇见什么事就斗争,要把对方批死才甘心。另一个源头就是中国封建文化中的那种成王败寇、你死我活的陈旧观念,还有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的变态的等级观念,都是那种说话方式的来源。同时,可能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人文教育的缺失,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