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小的时候,大概很多人都有过文学梦。
将来,成为一名作家?
可你知道,即便是天分很高的人,写作这件事,光凭说和想,那也就只能想想了。更不用说,也许我们都是既没有天分,又不得不为生计奔波的人。作家,可不是坐在家里就有饭吃了,对吧?
于是,文学梦,作家梦,便成为很多文艺青年心里一束幽暗的光。
就我自身而言,这个梦我做得很清醒。
那年刚毕业,IT业正火,互联网还没有普及。计算机专业的我们齐刷刷杀进了南内环大大小小的电脑公司。技术的销售的财务的,总之都和电脑脱不了干系。
有同学劝我,就你的特长该去报社。
我没听,因为我不知道去报社我能做什么。光凭你在校报上发表过两篇文章?凭你在一所不知名的校文学社做过两天无厘头的主编?还是凭你空有热情没有任何阅历的无名小辈?
无论凭什么,我深深明白一点,写作,对我来说,是神圣的。我不愿也不想把它作为我谋求生存的手段,更不愿为了所谓的商业前途,去迎合别人写非自己意愿的东西。这,都是对梦想的亵渎。
对于一个热爱写作的人来说,真正需要的是体验生活。无法想象,一个涉世未深,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人能写出什么好东西?如果说学生时期的各种阅读、练笔,能丰富思想、开拓视野、提高写作水平,那顶多只能算是写作的基本功。
高尔基童年是有着坎坷的经历,可如果没有后来在社会上的摸爬滚打,千锤百炼,是一定写不出《在人间》《我的大学》,也就没有了《童年》三部曲。
曹雪芹虽出身世家,若不是家道中落,遍尝人间冷暖,看尽宦海浮沉,又怎能在晚年写出流传千古的《红楼梦》?
而三毛,徐志摩,海子,这样一批年轻有才华的文坛新秀,却无一例外将年轻的生命终结于他们的声名赫赫之际。
这都不能说是例外。
当然也有例外。
郭敬明,韩寒,蒋方舟等少年走红的才子才女也不在少数。也许也有更多年纪很轻阅历很深,做起文章来行云流水,表达观点字字见血的下一个郭敬明下一个韩寒即将问世,都不在话下。
但想让你的创作像永不枯竭的泉水,对生活的了悟能力和对自身经历的要求必然是持续进行的。
同行说,写作是件枯燥的事情。写作也是件幸福的事情。它的枯燥在于,写作的过程,你必须独自一人走完思想和心的历程。也许愉快,也许痛苦,也许悲喜交加;而幸福来自于,一篇文章大功告成,自我欣赏并自我认可的刹那,就像母亲见到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那般喜悦与满足。
经历过世事的人,无论从情感上还是思想上,相对比较成熟。无论是对过去岁月的缅怀与回忆,还是对眼下世事的洞察与见解,都能保持一颗波澜不惊的心,除此之外,还有责任。对父母、对爱人、对孩子、对社会的责任。
这种成熟与责任,迫使你在经历了写作带来的那种把心掏空后的感觉,或者对人生看透后百无聊赖的感觉,之后仍能被现实唤醒,让你脚踏实地,劳逸结合,继续前行。而不是极端地追逐精神的去处。
18岁那年,我经历了严重的失眠。
每每夜深人静,室友们都睡了,我却无论如何也睡不着。时间长了,导致严重的神经衰弱。学习自然也受到影响。
去看神经科大夫,想必那位大夫一定是一位俗不可耐之人。他简单咨询了我的症状后,给我定义为:学习压力大,怕考试考不好导致的焦虑。
我悻悻地回了学校,把他开的镇定药扔到一边。其实我自己很清楚,我就是课外书看多了,思虑过度,神经过于兴奋,以至于想象力超出了自己所能控制的范围,有些不着边际。还有就是生活过于安逸。
持续到上完学,去电脑公司上班以后,不再看书不再写字,每天早出晚归,回来累得爬也爬不起来,从此再也没有失眠过。
前一阵,一篇题为《愿你》的文章火爆网络。作者是北京四中女生张咏言。文章言辞诚挚,意境深远,十几岁的小朋友能写出“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样的词句,让很多中年人也自愧不如。
对于媒体的追捧,咏言小妹妹的回答却更为平实,她称自己“年龄尚小,读书太少,积淀不够”。
相对于“网红”的身份,我更认可小姑娘对自己的几句“谦词”。其实一个真正热爱读书,用心写作的人,对自己内在的认识比任何人都清醒。读书可以一目十行,月累数本,可积淀,不是朝夕能成。积淀,是阅历,是对人生的感悟,是对见过的人走过的路全面的总结和归纳。
若不避讳年龄,三十多岁已不能算是青年人了,不管你情不情愿,时光无情地把我推进了中年人的行列。
一不小心之中,捡起了若干年前搁浅的梦想,想为它续写一篇赞歌,用我的努力和诚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