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那一点点温度从何而来?

近来,由于我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为自己充电(读书、学习)了,所以也释放出一些观察生活细节的时间。今天我想先从群发信息这件小开始聊起,因为最近经历过几次同样的事情。只因我短短几个字的一条回复,对方反复道谢。

我们无法阻止别人群发信息,但你可曾想过这样一条谁都不会在意的群发信息可能会拉近你与他人的关系呢?

这话怎么理解呢?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对于群发信息的人,有些是你不在意的,可也有些你在意的人,而单纯反感“群发信息”行为,会使人默默忽略掉发这条信息的人,因为信息的内容实在无法让人重视。

可是当所有人都对此举不屑一顾时,你只要回复一句“不好意思,最近我真的无暇顾及此事,所以这次抱歉了”,就会得到对方的诚意致谢,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两句对话,便可瞬间拉近你与对方的关系。

并不是说所有的群发信息都要回复,就我个人而言,家人朋友总会有人因为办一场活动或是其他事务(如微商)而发一些群发信息,我看到后还是会选择回复,这几个字对我来说不打紧,可它却能温暖别人那么一点点,就这一点点足矣。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没有人会不理解,只是很少有人会在意这支玫瑰的作用罢了。

你的信息内容对对方来讲,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只要愿意给对方一点反馈,对方就会认定你是可靠的、可深入交往的。

也就是说,此时他们需要一个回复,哪怕只是个拒绝的回复,但是给出回复的人一定能够得到对方的信任及理解。

有些微不足道或是顺便的小事,做得多了,自然就在他人心中留下了位置。

这样的小事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只是人们总是想着成就一番大事,而忽略掉他人的一些需求,这些需求恰恰是在他人眼中看来尤为重要,而你认为它无足轻重的事情。

比如外卖配送员和快递员们口中的那句“麻烦您给个好评”;或是父母常常碎碎念的那句“没事多给家里打电话啊”;抑或是朋友与你谈论起某个问题后的那句“多给我提提意见啊”。

他们当然知道这句话多半是无法得到回应的,但是,一旦得到回应,就是超预期的,这便会成全他们内心的期待感、价值感、信任感,总是他们的获得怎样的回应,就会成全一份与之对应的真实感受

其实由于很多事情已经形成一种社会惯性,越是大家都不在意的事情,越是谁都不愿再去在意,导致当人们在对他人提出某种需求时,内心就已经对这事不抱什么期待了。

可如果对方期待的事情恰恰对你来讲只是件小事,即便应了对方的需求也不影响你的计划或是行程安排,那么满足对方的期待,又有何妨呢?

有段时间,我会用单独的本子记录一些事件,比如大家会因为什么样的事情而联络,有时是因为一个项目,有时是需要我帮忙出出主意,也有些时候只是单纯无聊,希望找人解个闷,而这些事情在某一瞬间,对他们来讲就是很重要,那么我也开始学着逐渐变得随和起来。当他们需要我时,只要我能够帮上他们,我都愿意去做这件“小”事

通过这样的记录让我对身边的人多了一份关注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观察力。

比如,我最近发现身边30岁以上的朋友常常会因工作转型、或是生活与工作如何平衡这类问题而感到无力、无奈,甚至有朋友联系我时,会欣然说出自己的需求“我最近状态不好,你就给我打打鸡血、观点鸡汤就行”。

当然出于责任和道义,我并不会这么做,但真心实意地聊上几句并不会占用彼此太长时间,又能增进友谊,何乐而不为呢?

我这人呢,聊起天很无趣,唯一能打动他人的也就是这点真诚,即便是对陌生人,也是如此。只是我们和熟悉的人打交道的机会很多,真诚所发挥的作用也就有了它的价值。

熙熙攘攘、忙忙碌碌、一蔬一饭、一朝一夕,这些琐碎之事,都承载着浓重的烟火气。

生活本来就不像影视剧那样,偏要经历风风雨雨、大起大落才能成就点什么,有时候我们中间缺少的就只是那一点点温度而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