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坐满了警员,但起比以往,却少了一名,是的,金田失踪了。
写着“‘我’是凶手。”的信纸被摆到了桌面上,公开讨论,这便是被害人郭文华生前留下的那张信纸,当然他要求保护吴佳欣的事也被摆到了桌面上讨论。
白板上用黑色笔写了这样一些内容:
一月二十日晚
地点:本区,东林路,林可可家中。
(21:50)邻居和美夫妻发现被害人林可可
(22:10)赶到现场
推断死亡时间:20:30~21:00
凶器上有被害人本人、男友郭文华的指纹(郭文华有不在场证明)
二月一日晚
地点:简明镇,星宾公园。
被害人郭文华
死亡时间:22:35
警员吴建伟在现场。
有人表示看到凶手逃离现场。
二月十四日凌晨
地点:本区,幸康路45号大楼,吴佳欣公寓。
疑犯闯入吴佳欣家中。
吴佳欣指出疑犯以前是惠城市的警察。
梁晓雄在白板上又加上了:二月十四日(今日),金田失去联系。
“啊伟,你来总结一下!”梁晓雄对吴建伟说。
“好的。”建伟走到白板前,“各位,下面我来给各位分析一下这几起案件的要点。各位请看,首先是林可可案件,各位都清楚,现场留给我们的线索并不多,值得注意的几点是,一:没有找到被害人的移动电话,怀疑是被凶手拿走。第二点:巧克力蛋糕,被害人于案发前一天在其邻居和美女士的蛋糕店里预订了一个一磅的巧克力蛋糕,要求送达的时间是案发当天的二十一点三十分,因此,和美女士发现了被害人遇害。第三点:指纹,凶器上有被害人本人以及被害人男友郭文华的指纹。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被害人断气前一刻,脸部所停留的表情并不惊恐,反倒是坦然,关于这一点我个人有个大胆的猜想,当时被害人可能已经想到是谁要她的命,而这个人很可能是被害人亲近的人,又或者说,对于这个人,被害人个人觉得自己可以为其丢掉性命而无怨无悔。对此大家怎么看?”
“蛋糕的事我们可以再详细问和美女士一遍。”
“那当然,只是和美一家回了老家过年,沟通起来并不方便,过了元宵节他们才会回来,说起来也快了。”
“关于你的猜测,虽然说也合理,还有其他的佐证吗?”
“嗯…我想我们可以来看看下面的两起案件,郭文华案件,那晚是年三十,情况你们已经了解到了,最大的疑点我认为有两个,一个是写着‘我’是凶手的信纸,他想表达什么?‘我’字上面的双引号暗含的是什么,我想了很久,也有一个大胆的猜想,‘我是凶手但我并不是行凶者’怎么样?”
座下一片哗然,“这的确是个大胆的猜想!这么一来,有人在背后帮他杀人,他的不在场证明也就不能证明什么了。”
“不,这样的话,前一个被害人林可可的不正常的脸部表情也解释通了!”
所有人都显得有些兴奋,吴建伟说道,“对!正是如此。”
“假设这些都成立的话,那么背后的行凶者是谁呢?又是谁杀了郭文华?他们的动机又是什么?”
吴建伟接过他的话,说道:“假如刚才的假设都成立的话,单看这两起案件,还难以确定行凶者还有其动机。且听我把另一个疑点讲完。另一个疑点就是郭文华为何会认为有人要对吴佳欣不利?事实上第三起案件发生了,就在今日凌晨。那么说到今日凌晨的案件,吴佳欣认出了闯进她家的是一个以前在惠城市当警察的男人,我们结合郭文华生前对金田警官的反常行为,我们想到了这个男人有可能是金田警官,有的人可能还不清楚,五年前金田警官从惠城市调到本市的事。于是我们让吴佳欣看了几张金田警官的照片,吴佳欣指出就是金田,而此时,金田毫无征兆地消失了。”
“你的意思是…金田警官就是背后的人?”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猜想。
“
“这个不好说,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吴佳欣说的那个关于郭文华的故事,这个故事与其说是个故事,倒不如说是郭文华的心声,那么他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我们知道他的故事是关于爱和恨的,其中主要讲的是恨,他恨什么没有说,但故事里面出现了‘背后的人’这些字眼,他一直在说他的朋友,可总让人觉得他的那位朋友很虚,我们知道郭文华并没什么朋友,那会不会是他其实是在说他自己呢?这样一来就再次佐证了我们刚才的假设。”
“可是这些都只是猜测,不能说明问题。”
“是的,猜测毕竟只是猜测,办案讲究真凭实据。但这些假设既然都合情合理,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去求证这些假设,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嘛!现在,我们至少可以肯定这几起案件都牵涉到了林可可、郭文华、吴佳欣、还有金田警官。他们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共同点,他们都曾经在惠城市生活过,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许就建立在那时候。五年前,现在可能已经有六年了,金田警官是惠城市的警察,林可可等三人就读于惠城市当地的同一所大学,而且三人彼此认识,我们可以试着从这个方面入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大家还有什么想法都提出来。”见没有人有异议,“那好,我们就按吴建伟同志说的来做,还有,不管他是不是金田,找到金田也是重中之重,明白吗?”梁晓雄高声说道。
“明白!”众人齐声回答道。
之后,众人展开了调查工作,他们很快便注意到了一起以往的案件,六年前的一起女大学生跳江自杀案。负责该案件调查工作的正是失踪了的金田,其中居然涉及到了郭文华、吴佳欣。于是他们找了知晓当年情况的警察,结合他们的讲述以及保存的资料,内容大概是这样:
死者名叫邓林音,二十岁,惠城市惠城学院三年级女大学生,死因是跳江自杀。第一个报警的人是死者同学吴佳欣,根据吴佳欣的说法,死者自杀当晚与她通了电话,在通话里死者称自己不想活了,出于担心,吴佳欣问出了位置,赶到的时候人已经跳下去了。当时出动了打捞队,由于区域太广,打捞没有结果。后来有人报警说发现了一具浮尸,后经证实是邓林音的尸首。死者当时的男朋友郭文华一口咬定,死者自杀的原因是同年级学生陈海生趁邓林音喝醉后,在邓林音不知情的情况下强行与其发生了性关系,邓林音得知后因一时想不开而选择了自杀。
当时警察找到了陈海生,陈海生承认了与死者发生性关系一事,但表示当时死者并未喝醉,双方是自愿的。
再后来,陈海生被发现死在了出租公寓的浴室里,被割开的手腕泡在浴缸里,因腕动脉大量出血致死,由于现场没有发现可疑的地方,警方定案为割腕自杀,自杀原因不详,有可能跟之前的女学生跳江自杀案有关。
还有,当时金田对‘割腕自杀’表示怀疑,他认为那位跳江自杀的女学生的男朋友郭文华有杀人的动机,他开始调查郭文华,后来他好像发现了什么线索,他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陈海生绝不是割腕自杀,很快我就能证明这一点,我已经捉到狐狸的尾巴了”,虽然他当时很执着要查这件案子,但他始终没有证明出来。
一年之后金田被调到了大乌县。
没有人记得金田有提过这起案件,对,来到这边之后他没有提起过。而现在的吴佳欣也证实了那些说法,除了金田怀疑郭文华的事她不知道外,当然她也不可能了解到警察的想法,但她还是表示了那时候金田时不时就会去找郭文华,当然,她也是现在才知道那个人是金田。
这么一来,案情便总算有了一些进展,可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到目前,仍然没能将这几桩案件串联起来。这一切仍然是个谜。
再次拜访和美是二月十六号的下午,元宵节的第二天。
“新年好啊!和美小姐。”这是一见面,吴建伟对和美说的第一句话。
“啊,新年好!请进。”和美的气色看起来比上次见面要好了很多。
“打扰了。”
地点依然是和美家中的客厅。
“您先生不在家?”建伟在沙发上坐了下来。
“是的,他上班去了。”和美拿来一杯水,还有糖果盒,盒里面装着几种糖果、瓜籽,“吃点糖果吧。”
“哦!好,谢谢。”
见和美坐了下来,建伟说道:“这次来主要还是关于那件事,我想了解得再详细一些。抱歉,让您想起不愉快的事。”
“没关系,您别这么说。”
“关于那个蛋糕,据我所了解,那天并不是她的生日,为什么她要让您那天送去蛋糕呢?”
“嗯…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哦,对了,那天我问过她是不是给男朋友过生日,她摇头说不是,我问这些的时候她的脸有些生红,所以我就想她应该是要跟谁过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然后我问她是不是什么纪念日,她虽然没承认,但也没有否认。”
“原来是这样,谢谢您和美小姐,这一点对于破案很有帮助。”
“噢!对了,这事一直给忘了。您稍等一下。”说完,和美站起身向厨房走去。
很快,和美便手捧着一个正方体的纸盒走了出来,那纸盒显然是用来装蛋糕用的。
和美将纸盒摆在桌子上,建伟有些不明白,“这是?”
“抱歉,一直给这事忘了。这是可可她那天在我店里订的蛋糕。”
建伟的神经瞬间给绷紧了。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信息,它伴随着疑惑一同落进建伟的身体里,一场地震突然间降临,在建伟的认知上震了开来……
“这…可是您不是已经把巧克力蛋糕送过去了吗?”建伟瞪大了眼睛,嘴角勉强露出一丝微笑以表示自己的镇定。
“不是,不只是巧克力,是巧克力杏仁蛋糕。”看着建伟的奇怪表情,和美不解地说道。
“杏仁?”
“是啊,是我建议可可加上的。我确实送了过去,但是我当时被吓到了,都忘记将蛋糕放下,于是又带了回来,一直放在厨房的冰箱里。”和美感觉到有些不对劲,“警察先生,这是怎么了吗?”
“啊…没什么…”建伟心里暗骂当晚负责这一块的警察居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这蛋糕我能拿走吗?”
“当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