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六维谈”)
这不是一篇议论文,尽管标题很像。
来讲一个故事。
2009年,那时候的我正在读小学五年级,最畏惧的便是偶尔会上一次的体育课,身小体弱的我,在体育课上是空气一般的存在;课间休息,班上男生总会聚在一起打会儿篮球,而我总会成为本队的累赘,害怕被篮球砸中的我,往往球都不敢接,一旦被球砸中,就害怕地不敢再上场。
那会儿的我们,还没有人手一个智能手机,还不知道什么是NBA,只是每当打完球一块儿谈天说地的时候,总有人高谈阔论,声情并茂地介绍着那些我们不熟悉的名字:科比、纳什、詹姆斯......还总会用夸张的身体动作去模仿他们。那会儿连三分球都碰不到篮筐的我,总是对他们所说的“后仰跳投”表示不解:这么重的篮球,碰到篮筐都不容易,怎么会有人能够后仰着身子,在失去平衡的情况下打进?没有人能解答我,只能告诉我这是那个叫科比的人的招牌动作。
09年的6月,我终于在老爸购买的《体坛周报》上,第一次看到了这个先前只活在小伙伴们口中的人——的照片。那时候的他,带着他的湖人,在NBA总决赛上击败魔术队,成为当年的总冠军,风光无限。可能是出于对于弱者的悲悯亦或是一种“仇强”心态,当时的我,对于科比着实没什么好感,只觉着他孤傲无情,桀骜不驯。但报纸上那些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比赛描写,却让我开始迷上看《体坛周报》,每当老爸买回最新一期的报纸,我一定会想尽办法“偷”过来,一睹为快。
对科比的改观也是来源于此。有一期的《体坛周报》,在《扣篮》副刊上,用了整整两个版面,列举了科比在对阵一支球队时,身上所带的伤——整整20处,带着20处伤,科比坚持打完了全场比赛。那一篇报道对于我几乎是颠覆性的影响,当时的我,别说是20处伤,哪怕一处微不足道的手指扭伤,我都会满脸壮士就义的负重感,然后“强忍疼痛”,无奈下场。
从那时起,开始关注每一篇《体坛周报》上关于科比的报道,开始放弃以前每天必看的动画片,只为了一场湖人的有科比的比赛,更为重要的是,我不再是那个篮球场上可有可无的存在,我开始卖命防守,积极跑动,不会再因为被篮球简单地砸一下就仿佛生不如死,我开始成为”让对手头疼的那一个小矮子”。勇敢,是科比教会我的第一个词汇。
2010年NBA总决赛,科比率领湖人,通过七场大战,击败了宿敌——“绿衫军”凯尔特人队。当时刚从小学毕业的我因为搞不清直播的时间,错过了抢七战的直播。尽管如此,在青海卫视播放的比赛录像中,我听着让人一脸懵逼的方言,在电视机前振臂高呼。夺冠后的科比,抱着篮球君临天下的画面,让我至今记忆尤新。
那时候的科比,用两连冠的方式,给予了那些质疑他的人最好的回击。他曾经年少轻狂,逼走奥胖;也曾经一时失足,造就“鹰郡事件”,但当世界以为他不能成为真正的领袖时,他那永不言败的好胜心却又一次打了所有质疑者的耳光。“总有人是第一,为什么不能是我?”。在那个毒鸡汤尚不泛滥的年份,这句话,激励了无数奋斗中的人,当时刚上初一的我,凭着一份同样不肯言败的好胜心,在校田径运动会上拿了一个——第八,嗯,当时的我,不足一米五......永不言败,是科比教会我的第二个词汇。
从那之后,湖人走上了下坡路,再顽强的英雄也斗不过时间,2013年那场致命的跟腱断裂,让科比的生涯看上去岌岌可危,说来凑巧,那时候刚上高中的我,也似乎进入了青春里最灰暗的一段时期,对环境的极度不适应让我的高一过的挣扎而痛苦,成绩一落千丈,根植内心的悲观主义喷涌而出,让我进入了年少青春里最难熬的一年,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学习意志消沉,不甘堕落却又不思进取。
在那段最灰暗的时间里,篮球和科比,成了支撑着我的唯一动力。那时候寄宿学校的我,几乎将所有的零花钱贡献给了学校门口的报刊亭,用来购买各种体育杂志、报纸和海报,只为了收集和科比有关的各种记忆。那一年的科比,从极其严重的伤病中缓慢恢复,我也逐渐从最迷惘的阶段中慢慢走出。
也好似正是从那时候,“凌晨四点的洛杉矶”的故事开始传播开来,尽管真伪有待考证,但是科比多年如一日的坚持训练却是毋庸置疑,人们也仿佛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开始正视他的努力,他是最耀眼的那一个,也是最勤奋的那一个。他是身价过亿的超级富豪,是闻名世界的超级巨星,他身处纸醉金迷的洛杉矶,但他对篮球的专注和热爱,一如往常。他孤傲成性,但只要踏上球场,他永远是最卖命的那一个。35岁,早已过了篮球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在这个时候跟腱断裂,换做其他很多球员,可能就此告别篮球场。但科比却将这场告别,整整推迟了三年,就如同“信陵公子”张佳玮所言:这是“被热爱推迟的、漫长的告别”。这一阶段的科比,教会我的,是专注和热爱。
2015年11月30日,科比发文宣布退役。
2016年4月14日,科比以一场惊世骇俗的60分,完美地打完了自己的生涯最后一战。
2017年12月19日,科比的紫金8号和24号战袍在斯台普斯中心荣耀退役。
一座人,一个城。科比用20年的不离不弃,将自己与洛杉矶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是这个的英雄,这个城市,也是他的挚爱。科比用20年,诠释了什么叫做忠诚。
如若不是科比,我不会如此热爱篮球、热爱体育;如若不是科比,我不会在当初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毅然决然地选择新闻专业;如若不是科比,我甚至很难度过无知青春里那一段段迷惘的时光,也不会选取“神户牛排”这个笔名(传言科比的名字来源于日本神户的一种牛排的名字)。
那么,偶像,或者说榜样,对于一个人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我还是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我想,每个人的青春,终还是该有这样一个人,来教会你勇敢,教会你永不言败,教会你专注、热爱和忠诚。
“Mamba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