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刚刚见过一批从初中起就很要好的小伙伴,这些人平时都在各方散落着,在天津读大学的,在北京读硕博的,去衡水参加复读的,以及我。半年才能凑在一起聚一聚,打打游戏吃个饭,看看各自的近况。第二天送走了去衡中那个“高考圣地”复读的小伙伴,突然就在想,大学,到底是什么。
高考好像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个坎,极少的睡眠、极严的管理、刷不完的卷子、考不完的试,这好像是每个高三的标配。为的,就是这个你都不清楚它到底长成什么样的大学。
我看了很多人对大学的评价,再加之我的感受。我努力的把这个东西描述给你们,希望给没有进入大学的你们提供一个大学的样子,也希望引起跟我一样的大学生以及毕业生的共鸣。
从高中到大学
关于高考这件事儿,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高考完的第二天。早上六点准时睁眼,爸妈都还没有醒来,我拉开窗帘想看看,高考完的阳光是什么样子。我家楼下就是一个小市场,卖早点的、买新鲜的蔬菜与水果、卖各种猪肉羊肉和牛肉、修表修家电、甚至还有算命的。我看到我窗户的正下面,一辆卡车拉着一车的西瓜,摊主把切西瓜的长刀切进去,稍微动一下瓜就成了两半。我有多久没见过这样熟透了的西瓜,又或者,我有多久没吃过西瓜了。
好像夏天专有的那些让人心旷神怡的小事物,准备参加高考的人是不配拥有的。其实应该也会有一部分,例如蚊子咬你的时候是不会管你是否要参加高考的。
那些曾经并肩奋战的人,在那场考试后就几乎失去了联系。我好像只有在帮他们抢票的时候,才能知道他们究竟是散落在了东南西北的哪一方。
后来九月,我开始正式同大学这个大怪物交手。
各种组织与社团
其实组织与社团纳新的时候是挺迷茫的,琳琅满目不知道从何选起。不用害怕,因为当时的我们也是这样的。
当时由于玩乐队,所以参加了学校的某音乐协会。又经当时一个乐队的学长介绍,进入学校的官方宣传部,在微信部门做校方的官微。我很幸运的一点,就是这两个组织与社团都是我十分喜欢的。虽然后来由于各种原因退出了,但是我还是十分怀念当初一起工作的时候。
在音乐协会里跟学长们一起纳新,举办音乐节。在乐队中一起装修排练室,一起排歌。在官微一起找热点,熬夜做推送。很多时候,成长也就是在这些时候。
对于新生而言,对于大学想参加的组织与社团,可以让本校的学长学姐帮助挑选。第一点要迎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第二点要了解这个组织与社团的基本信息。希望新一届大一能遇到一个跟自己情投意合的组织与社团。
关于“六十分万岁”
大学绝对是一上午两节课,但是你要知道其实两节课就是一上午。大学没有文综理综,但是你可能有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它们会分分钟虐死你,而且考前看什么都觉得没有学过。在高中考前是复习,在大学考前是预习。
是不是觉得,有点害怕?
有些人大学四年,一直以“六十分”为目标去努力。在大学,成绩好像不再是评判好学生的最高标准,专业前百分之几这件事儿好像也只是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在各种优秀学生的评比上,你的个人能力好像更加重要,只是在做介绍的时候提及到成绩优秀这一点。可是你不知道的是,如果没有漂亮的成绩,你连评比优秀的资格都没有。
成绩与你是否能担任班委有关、与你是否能在部门竞选部长与主席有关、与你的各种评比有关、与你的毕业有关,你的所有挂科后的补考与重修都在你的毕业成绩单上,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大学好像更难了,在看成绩的同时,还需要你有个人能力。希望你们在进入大学都能合理的安排时间,调配好各个部门的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关于兼职
大学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也正是这一点,决定了你可以在这里干你想干的事情,从而去提高你的个人能力。
对于提高个人能力的方法与渠道,除了在校参加各种组织之外,就是兼职了。它分为很多类,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校内兼职相对安全,主要以在食堂为主,没有什么门槛,一般也不会与学习或者校内活动冲突。而校外兼职工资水平相对高一点,有人在东门的餐馆兼职、有人在学习门口发广告、有人在校外当家教。
我推荐的是干你喜欢并且擅长的,与选择在学校的部门一样。我在校外的一家音乐培训机构从事打击乐培训,这是我所喜欢的,也是我所擅长的,并且技术导向型的兼职要比劳动导向型的兼职工资水平高一点。
在外兼职,对你的业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时间安排能力都会有比较高的提升。以我的工作举例,如何同学生交流、同家长交流,如何与老板相处、与同事相处;学校的活动与工作时间冲突怎么办。我有过给家长打电话沟通时由于是外地号码被家长以为是骗子的经历;有过早上四点多爬起来去拆鼓搬鼓攒鼓调鼓布置演出现场,然后八点又准时出现教室上课的经历;有过周末室友都还没醒我偷偷洗漱化妆去上课的经历。听起来挺难的,经历的时候也觉得挺难的,但是你有一天会知道,这些都是你在大学最宝贵的财富。
关于寻找
我觉得大学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不断的去尝试,去体验各式各样不一样的事物,去寻找,你觉得可行的东西。
有很多今年结束高考的小伙伴问我,到底应该报什么专业,我毕业后能做这个吗。其实我觉得,你未来要从事什么,是取决于你大学所做过的尝试。也可能你尝试过很多东西都不尽如人意,但是不要紧,你这次尝试证明了,你不适合这个东西,能做一个排除选项也是可以的。
我似乎是找到了,我似乎是想一直不放弃手中的鼓棒。我想用它去创造更多的东西,让大家知道打击乐到底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存在。虽然乐队经历不尽如人意,打击乐培训中也经历过很多让我绝望的事情。记得有一个同样从事打击乐培训的老师跟我说过:当老师就像带着一群孩子过河,当你走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有学生从船上跳下去了,于是你就努力的把他们救上岸,但是令你绝望的是,你回头发现,居然还有往回游的。
还是希望你们在大学能都寻找到自己想为之奋斗的事物,但是吧,打鼓有风险,入坑需谨慎。
如果对大学有什么疑问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鼓与留白的杂货店
在公众号后台询问
沙雕学姐在线答疑呦
这里除了关于大学
还有年轻的头脑与灵魂
对这个世界的许多观点
希望你能喜欢这里
鼓与留白的杂货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