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个不爱折腾的人,因为我知道自己喜欢安静。我内向保守的性格让我害怕改变,以及改变有可能带来的种种意外。我害怕自己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解决能力去面对它。
我一直以为,不折腾的人能让爸爸妈妈不为自己担心、牵挂,也算是一种体贴和孝顺。
所以这么多年来的生活和工作,我选择了——不折腾。
工作的性质和工作环境纵然再怎么不喜欢,因为能保一生的衣食饭碗,这么多年了,就没想着要辞职换工作,甚至去创业;和家里的那位走到一起,绝不是因为爱情,走到一起后,即使也有争吵和怒骂,我和他也都是准备要走完这一生的。
每天做的事没有“很喜欢”;每天相处的人,“相看两相厌”。
不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做什么事都没有积极性,都提不起精神,因为感觉自己活得很被动。在单位,要听领导的命令,在家里,要考虑家人的想法,做什么都不是自己由心而发的选择。所以,觉得心里憋屈,又没有谁能理解自己,更别提想得到安慰,无奈、抑郁,就抱着“平淡是真”的信念安慰自己。
这一生不愁吃喝,比父辈们强多了,还想瞎折腾什么,安安稳稳过完这一生就好了。
慢慢地就连自己喜欢的读书和写作,也渐渐失去了兴致,忙于身边人隔三差五“三缺一”的邀约,和闲暇时“葛优躺”刷手机的舒适。卖的好些书都是新的,还没开始阅读,放在书柜里和床头边,跟我的思想一样蒙上了一层的灰蒙蒙。
直到今年三月底,在朋友圈里看到了猫叔建小灶群的招募榜文。这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加入小灶群,我不是说要给自己的人生定下多么宏伟壮观的革新计划。在这里,我只是想认识一群不玩“三缺一”游戏、能让我走出“葛优躺”舒适区的朋友。
而且,在小灶群,我还能跟一群比我优秀的人一起读书写作和学习,能重拾我的兴趣和爱好,还能得到指引和提升,这样具有诱惑力的活动,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参加呢?
加入小灶群,我知道自己绝不可能会成为那个不可替代的人,但我想我能通过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现在的我是绝对胜于入小灶群之前的那个我。
这么多年来,我从没有每天写近千字文坚持了三个多月,在小灶群我做到了。
这么多年来,我写的文章从来都是羞于示人,因为害怕听到会有人说写的不好,不想受到打击,连拿出来给人看的勇气也没有。
在小灶群,我的作业每天要发到群里,由专人审核还要参加评比。我可以根据每日评比的情况,反省我的作业不足之处在哪?下次要做到怎样的改进。这对我的写作水平来说,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在小灶群几个月,很充实,也有压力。充实是因为在做自己喜欢做和想做的事,压力是因为自己在跟群里那些优秀的小伙伴相比,看到了差距和不足。
还有每天时间上的管理,再不能拿以前的“混日子”心态对待时间了。否则,单位里的事、家务活、小灶群作业的完成情况就会受影响。
不过,虽然有压力,我也是激情满满的,因为我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呀!这种压力我喜欢,我会化压力为动力,坚持在小灶群的学习和精进计划。
7月1日开始,猫叔放出了大招——“勋章制度”。这个制度的多个奖励规则,让群里一下子增加了好多来完成任务、参加评比的小伙伴,7月的猫群更热闹了。
但是,这两天写作业的人数仿佛又少了一些。我想告诉自己的是,我好不容易找到了猫群这个组织,我会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天。我会坚持每天的作业任务,我作业的目标是得到勋章,作业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即使我不能得到勋章,我也没必要焦虑,否则,就是偏移了当初入群的目的。
与其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焦虑”上,不如把这个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
我的人生计划,在小灶群之前是0,入正式群之后是1。
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能在1的后面慢慢增加几个0……
参考书目《从0到1》 美 彼得.蒂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