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次交流的话题是关于陪伴,题目是《陪伴是共同的修行》。第五季《奇葩说》有一个辩题,一周陪伴孩子不满12小时就取消爸爸称号,那期正反双方颜如晶、熊浩、傅首尔都很厉害,唇枪舌剑,打得不可开交。但是我看完之后觉得略有遗憾,因为奇葩说要辩论得精彩,一定要找各种不同的角度去展开论点,但是双方都仅仅从陪伴时间,而没有从陪伴质量这个角度去立论。
什么是陪伴?陪伴就是你在学习我选择安静,你要运动我同你前行。陪伴就是我告诉你书中有很美的风景,但凡有闲暇会陪着你去旅行。陪伴就是面临你成绩起伏不定,虽然内心焦灼但我脸上波澜不惊。陪伴最关键在于我给你无数次的提醒,但是最终我会支持你的决定。
高质量的陪伴是只参与,不干预,注重身教,减少说教。为什么我这次交流特别强调陪伴,而不提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这四个字已经被中国式家长玩坏了。晚上回家,楼上传来一个女人的咆哮声:“什么关系?啊!什么关系?!你说呀?到底什么关系?”周围邻居趴到窗户上支起耳朵认真听。。。女人继续气愤地喊到:“互为相反数关系啊!”这是一个段子,大家听过哈。我们这代人的受教育程度比父辈高,觉得自己数理化文英都行,而且外面补课费那么贵,那就自己教吧,一小时可以省200块钱。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你不教孩子,母慈子孝,你一教孩子,就鸡飞狗跳。其实教育是一个很系统的工程,教育学是一个很高深的学问,不是你教了孩子就会懂,其中有一个很深的心理学问题。
很巧哈,我也是这么一个中国式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掉过很多坑。说一个我和王一扬的例子,那时候她小学三年级,刚开始学习作文,我觉得小学生作文那不是小儿科。于是我跟她说,扬宝宝啊,作文起头要引起别人的兴趣,叫做凤头,不要直白说今天我们去做件什么事,可以从歌曲啊谚语啊来引出你的作文。为了她的写作,我煞费苦心,每天给她写小故事,后来发行了一个童话小说,叫做《花语精灵》,娃的作文水平没提高,她老爸的名气却提高了。王一扬很喜欢看这个小说,可是她依旧不喜欢作文,最后语文成绩拖累了她的中考。我一直在反思为什么,有的老师帮我一起开药方,十六个字,家长紧逼,孩子忧虑,终成逆反,扼杀兴趣。所以说陪伴要有距离感,控制好参与度,而减少自以为是的主观意识。
再说一个王一扬和她妈妈的故事。我们一家三口都很喜欢旅游,每年我们都会请公休带她出去玩,王一扬小时候带她去的是国内,北京西安三亚桂林等,初中去的都是国外,那张照片就是我和她在澳洲十二门徒石拍的。我们旅游都是自由行,这要归功她妈妈功课做得足,我和王一扬基本都是蒙着眼跟着我们家“胡导”走。王一扬旅游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要写游记,这个我很支持他,白天出去游玩,晚上还回宾馆写日记,太苦逼了。现在我们出去游玩都习惯发朋友圈,我和“胡导”发,王一扬也拿起手机,文字配照片,发个朋友圈。回国以后我们家“胡导”挑选照片印成照片书。有一天我进王一扬的房间,发现她在偷偷地写日记,我说你在干嘛?她说要把国外的旅游经历做成手帐。在座家长们发现没有,有的事家长不需要说只要做,孩子就会模仿。这就让我思考,孩子性格的培养不是靠你对她的呵斥指令,而在于家长的行动,陪伴来源于双方的默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最近有部电视剧大火,大概8、9年前,我看到阿耐的小说《食荤者》,就在想这么好的小说,为什么没有改编成电视剧?阿耐工作阅历丰富,对人物观察细致,家庭伦理描写逻辑清晰。现在这部小说被翻拍成《都挺好》,倪大红、姚晨、郭京飞演得非常好,引发街头巷尾很多热议,其中有个观点是原生家庭是人一辈子的宿命。原生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个家,我们不会像孙猴子一样从石缝里蹦出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中的本性就是来源于原生家庭,有因果联系。《都挺好》中苏母强势、苏父窝囊。大儿子苏明哲(大家注意,这个名字谐音就是宿命者)他的宿命不完全在于愚孝,而在于不自量力,这是因为童年期苏母干涉子女过多,苏父懦弱狡诈,造成苏明哲缺乏自我评价能力,背负学霸人设后高估自己能力。二儿子苏明成的妈宝个性也是因为苏母宠溺过多,对待孩子不公平,造成他对妹妹霸道,对父母只会啃老,苏明成,他的宿命成于童年,工作、结婚都没有对他性格有改变。小女儿苏明玉的生活状态,性格和人生选择,都和童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方面被欺凌压榨都转化成她出人头地的动力,另一方面她的尖酸刻薄中也带有苏母的影子。苏明玉,她因为遇到了一个正直有担当的男人以后宿命有了些许变化,最终能放下心结。
现实中,高晓松40岁以后承认他还是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春夏说家族太多的婚姻失败造成她对婚姻的恐惧。小孩子一个细胞来自于母亲一个细胞来自于父亲,所以孩子是最不能忍受父母分离的,我想对在座的爸爸说一句,外面风景就看看吧,一定要对孩她妈好,你的行为传承给男孩的是责任感,给女孩的是安全感、温暖和爱。
高中学习仅仅是人生中的一朵小浪花,性格将会影响人的工作、学习、交友、婚姻等等各个方面,我认为,孩子在他的原生家庭中,我们需要给予陪伴,陪伴是一种身体力行的力量,陪伴是亲子双方的共同修行,我们需要感恩有了陪伴,家长有了再次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机会。
工作多年,换过一些岗位,结识过很多优秀人才,发现他们的成功经验很简单,但坚持做到对大多数人来说很困难。首先是主动性,老板没到座茶水已经泡好,老板刚讲话就打开了PPT文稿,老板讲完话方案已经存入手提电脑,完成工作早到老板还没要,更新知识快过APP的更新包。其次是毅力,我原单位有个总监,初始学历高中,硬是自考上了大学,成天扛着水准仪跟着工人在工地跑,对甲方、设计、施工、监理工作都门清,一步步从工长、监理工程师、副总监做到项目总监。优秀人才对自己的目标绝不动摇,对工作有长期的规划和分解,能长期把一项枯燥的工作坚持下来,不达到目的前不对目标做修正。还有一个是细心,我目前的领导,能对不属于他分管的政策一清二楚,能清晰记住一年前参会者说的话,这在于他平时上班深入地对政策理解分析,开会时勤听勤记。回到我们今天交流上来,工作只是学习的延伸,我们需要把这些优点传递给孩子。原生家庭客观存在,父母的性格客观存在,但是我们有这个主动性,通过提高自己的修行来提升孩子的修行,孩子的性格依旧是个变量。
目前我也在做一个小小的改变。我们家是走读,但是王一扬早出晚归,和孩子接触的时间也就在接送途中,早上妈妈送,晚上我接。北郊各种考试很多,王一扬成绩起伏不定,一上车就会关心她的作业质量、考试成绩,往往这段旅程就会成为郁闷的老爸一路苦口婆心喋喋不休的教训,生气的女儿绷着脸一言不发。经过她班主任点拨,2019年以来的这20分钟的路程成为一种真正的陪伴,我每天抽一小时在简书上写个三五百字,内容涉及新闻、人物、诗词、金句等,然后用语音播放给她听,听完之后我们再讨论一二,哪天我忘了写就允许她听歌曲。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坚持做好一件事的修行,对她来说是打开一扇窗,了解窗外事的修行。直到有一天王一扬告诉我,她在作文中引用了我跟她说过的南仁东建设“天眼”的先进事例,我很欣慰,觉得陪伴开出了一个小花朵。
陪伴不是干涉,而是引导。王一扬的理想,今后可能还会有变化,但是我们非常鼓励她自己拿主意。王一扬从小喜欢参加公益,做图书馆义务管理员被管理员阿姨表扬就很自豪。她有一个做医生的理想,觉得可以挽救很多生命,我们家长和孩子不同就是会更深地考虑一个行为的各种利弊。我认为一个技术活总能提供较好的薪酬,而且中国老龄化社会到来后医生这个职业肯定还是稀缺的。医生的门槛会很高,学得会很苦,这是我帮她分析并提醒她的。如果学医,我们对分班的选择就很简单,基本确定就是物化生,化学和生物也是她小四门中学得较好的学科。
因为高考改革政策没出台,所以今天对于分班我略微讨论一下,估计大家心里基本都拿定了主意,我们的例子仅供参考,孩子的选择可能会理想化,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沟通。
我们都爱孩子,但是真正的爱不在于你对他说了多少爱,而是孩子能从中汲取多少营养,取得多大的进步。
孩子们都赞美北郊,但是真正的赞美不在于你为学校点了多少次赞,而是你能否让学校以你为荣,你是否为了自己的梦想完美地去拼了一次。
也许修行是一辈子的事,也许陪伴是有人愿意把最珍贵的时间与你共享,但是那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
2019-03-23:陪伴是共同的修行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