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单童》是秦腔中很有代表性的折子戏。开腔先是一声吼:
呼喊一声绑帐外
不由得豪杰笑开怀
某单人独骑把唐营踩
只杀得儿郎们痛悲哀
遍野荒郊血成海
尸骨堆山无处埋
小唐儿被某胆吓坏
马踏五营谁敢来
敬德擒某某不怪
某可恼瓦岗众英才
想当年一个一个受过
某的恩和爱
到今背信该不该
单童一死阴魂在
二十年报仇某再来
刀斧手押爷在杀场外
等一等小唐儿祭奠某来
如果单单只是上面的一段文字你也许感受不到它的魅力,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熟悉这出戏。秦腔的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舞台一定要结实,以免震垮了。”
《斩单童》讲的是隋末唐初洛阳一役,李世民打败王世充擒获单童,劝降不果后,李世民和原瓦岗寨众弟兄在法场向单童祭酒,却被单童骂的掩面遮羞的故事。提起这单童(单雄信)在隋末唐初群雄争霸的时代也是一员响当当的猛将。他轻财重义乐善好施许多英雄在穷困之时都受到他的照顾比如秦琼(秦琼未在本出戏中出现)、罗成、徐懋功等。徐懋功在未成名前是一个落魄文人靠算命为生。一日遇到了家资丰厚的单雄信,一顿花言巧语让单雄信为他修了座贤侠府广交天下豪杰。接着又是一番言语贾家楼结义众弟兄便上了瓦岗寨。瓦岗寨高举义旗要改天换地终于招惹来靠山王老杨林。一番激战后众兄弟失散,然后是各人寻找各自的明主。单雄信投靠了洛阳的王世充。徐懋功等人投靠了李世民。洛阳一战壮怀激烈,明知是死城而坚守不降。其实在演义中还有单鞭夺槊的故事。讲的是李世民微服查侦洛阳城防被单雄信发现,单雄信单枪匹马来擒李世民,徐懋功跪在马二人请单雄信放过李世民,单徐二人割袍断义,被后来赶到的尉迟恭救下李世民。再后来城破兵败单雄信为唐兵所执,李世民敬重单雄信,跪下请求其投降单雄信宁死不愿降。因为单雄信和李渊有杀兄大仇,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汉又怎可能降于仇人呢?与其说是被唐军所杀还不如说是被自己逼死。他的骄傲容不下他的低头。眼看仇人胜利兄弟背叛,他有心报仇无力回天,大概只有一死才能解脱吧!所以李世民、徐懋功等人敬酒他都不受。他的心中有强烈的遗恨和委屈,也只能借此机会酣畅淋漓地大骂一通,散散心中的那股恨意。死又怕什么?不过碗大个疤,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所以在整出戏中唱腔都是激烈悲壮的调子。英雄的末路和美人的迟暮一样都是不招人待见的。可这出戏却演出了别致,活着的人胆怯,愧疚,不招待见,将要死的人却平静,勇烈,令人怀念。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现在的电视剧看完一遍后就再也提不起看第二次的兴趣,它完全以新和奇吸引观众。戏剧则不然,千百年来它的剧门三增减不太多,且失传据大于新编剧。到哪里演都是那几样,但观众却百着不厌,它用唱腔,动作等表现形式来吸引人。秦腔最初应发源于陕西宝鸡一带,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不是有“八百里秦川齐吼秦腔”之说吗?由此可见陕西人对秦腔的喜受已经深到了骨子里。高兴时唱,悲伤时唱,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时也唱,人稠广众的大舞台上唱,南墙根,草垛下,拿个收音机,晒着太阳也自听自唱。文化不是学历的高低,不是知识的多少,它是一种喜爱,一种享受,一种能让自己内心的平静。孟子不说过“学问无他,唯求心安而已”吗?秦人已在这许多起起落落的故事里学到了大智慧。
人生不易,英雄难为。莫论生命短长,只愿活得精彩,活得自己随心,便不是白来这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