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砚的形制,系仿照山东青州博物馆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宜子孙玉璧”(以下简称“玉璧”)的式样制作。“玉璧”中沉淀着中国丰富的玉文化艺术和民俗等知识。在“玉璧”正面的上半部,中心部位竖刻着篆书“宜子孙”,字两侧的草龙雕饰,雍容繁美,盘错有致。“玉璧”的下半部,浑圆简古,正面双圆边线之间雕刻的草龙,轮回环布,状极生动。草龙图案,是一种头部有明显的龙头特征、而身尾及四肢却是蔓草缠枝而形成的神龙形象,整体呈现出连绵不断、重复延伸并带有“如意纹”的S形。草龙又叫“蔓草缠枝龙”。蔓草之“蔓”和“万”同声相近,“蔓”形同长带缠绕,即“带”之意,“带”与“代”同声同音,“蔓带”等于“万代”。雕有草龙图案的“玉璧”,取形葫芦,寓意“福禄”;葫芦籽多蔓长叶茂,象征着子孙万代,相继兴旺,吉祥如意,福禄绵长。
汉代玉璧主要用于礼仪和陪葬,东汉“宜子孙”玉璧,质地为和阗墨玉。
圆形出廓,外径15.4厘米,内径2.6厘米,出廓5.4厘米,重375克,通高20.5厘米,于1982年在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马家冢子村东汉古墓中出土的,现藏于国家一级博物馆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内。
东汉“宜子孙”玉璧用上等的新疆和田玉制成,玉质温润,雕工精细,为典型的出廓璧,下为圆形,中部有凸起圆环。环与外廓间交互浅浮雕夔龙与乳丁共8组。环与内孔间雕乳丁158个,背面与正面同,是乳丁减为118个。外区饰蟠螭纹,出廓上方透雕双龙,出没于祥云之中,中央有篆书“宜子孙”三字,是“子子孙孙,宜家宜室”的吉祥用语。经鉴定,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最完整、最大、最优、艺术性最高的一件玉璧。
该玉璧保持了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充满着动态和灵气,是汉代玉器的上乘佳作。这块“宜子孙”玉璧以体形大,雕刻精湛而著称,是目前我国国内唯一一件刻有汉字的汉代大型馆藏玉璧,为国家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