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终于下定决心,动手练习写作 。从拟定题目开始,拖拖拉拉,修修改改,前后用了超过一周的时间,才总算把这篇文章完成。希望这好不容易迈出的一步,最终能化作一段旅程吧。
下面正文开始。
首先,我要向书的作者查尔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先生以及三位辛劳的译者致以最诚挚的谢意,《习惯的力量》这本书真的太棒了!杜希格先生借助丰富精彩的案例和解读,成功地把关于“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应用,优雅地展现给了像我一样的普通人。这并不是一本列举最佳实践的专业书籍,它出色的地方在于总能引发我做出一连串的提问和反思,这正是我需要的!
这篇文章更多的是记录个人思考的历程。我尽量不去引用书中描写的观点和案例,以免影响读者未来亲自阅读的快感。
最早去读这本声名远播的畅销书,我是希望通过它解答自己在效率问题上的一些困惑:
1. 我的工作效率不高,会不会和一些行为习惯有关?
2. 大脑里真的隐藏着某种运作模式,牢牢支配着我们的行为,却又很难被我们察觉?
解答第1个问题并不困难,参考书中的案例,坚持记录自己在工作时的各种举动,一段时间后答案自然就会浮现。例如,我的记录里有一个经常会发生的行为:我需要去Google查资料,结果当我面对空白的地址栏时,我敲出来的竟然是个篮球网站的域名,我甚至从没产生要去看的念头,但一秒钟后网站已经出现在了我的浏览器上!这还仅仅是其中之一,文字记录的内容清楚反映了一个事实——我总是会用一些相同的行为打断自己……的工作。
接着来看第2个问题,顺着它的方向去思考,很自然就会引出第3个问题,也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
3. 习惯究竟是如何在大脑中运作的,为什么我们很难阻止或清除它?
继续到书里去寻找答案——有些文字可能拗口,我尽量直白的表达——原因就在于:能够引发习惯的“暗示”并不总是被我们所注意到,但它会瞬间刺激大脑对某种预期奖励产生渴求,这条潜意识通路一旦被触发,习惯模式就会立刻上线,自动支配我们的行为。
通俗地解释,就是指面对一段动感的舞曲,你嘴上还来不及说喜欢,身体已经独自扭动起来了。
瞎!这下没搞头了,怎么跟自己大脑对着干?精神分裂?照这样看来,想从主观上清除一种习惯,对于普通人来说简直是痴人说梦!
稳下心神,我捧起书继续阅读,慢慢地有了些发现。我注意到书中描述的许多案例,在试图改变习惯时,都尽量不去破坏习惯本身的运作模式,而是尝试改变其中的响应行为,然后不断重复或加强,最终将新习惯建立起来。
真是柳暗花明,这样说来,沿着“用新行为替代习惯回路中的旧行为”的思路去设计方案,估计成功率应该会很高。有了指导方向,接着来分析自己的习惯回路模型,再琢磨一个合适的替代行为,一套方案就呼之欲出了。剩下的事就照着去反复操作,直至新习惯确立。
看起来想要改造自己的习惯也不算太难,对吧?
改造的结果我先按下不表,接着来说说我另外一次读这本书的经历。几个月后我迎来了新的挑战——帮助好友所在的工作部门提升日常效率和改进流程,这显然是我重读本书的契机。
这一回的阅读重点,我放在了“成功的组织机构的习惯”这部分内容上(是的,一个机构也有它自己的“习惯”)。这个我初看时觉得很玄妙的理论,如今再读却十分感慨,颇多契合。所谓机构的习惯,其实还是取决于人,取决于机构成员在面对某些工作情景时经常会出现的情绪、决策,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为。
经过数周的实地参与和几番讨论,对于该部门的日常工作和生产环境我也有了比较准确的掌握。于是,将这一里一外两方面的内容不断消化,一个“建立核心习惯”的流程实施方案逐渐在我脑海中成型。方案的主要内容非常简单:重新设计库存布局与统计表单,部门内所有成员必须严格执行生产设备与物料库存的定期统计与表单更新。实施两周后,许多同事和客户都感受到了部门的全新活力。
又持续开展了两个月,效果明显,我由于一些原因也离开了部门,基本不参与了。半年后,我跟踪结果,发现部门状况差不多又回到了从前。询问好友得知,因为种种原因,库存管理方案并没有坚持下去。于是在不经意间,整个部门又重新过渡到了以往的运作方式,大家再次“习以为常”!
尽管对结果不太满意,但这段经历还是非常宝贵的,我努力去复盘这一次的实践:
第一,不同成员的工作习惯,会通过日常交集相互影响,并最终形成某种依赖,如果仅关注一两个行为,很难找到改造习惯的突破口。
第二,不要轻视人性中的懒惰,特别是它极强的传染性,稍不留神你就会发现周围全都是它的气息。
第三,关于生产力工具和收纳整理工具,确实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好东西。但只专注于在流程中部署这些工具,并不等于真的实现了效率的提高!!
第四,一旦有了明确的核心工作内容,大家就统一了行动目标和准则,开展十分迅速。
第五,持续推进核心工作,其他相关工作也会发生变化,如同大齿轮驱动周边的小齿轮,说明专注建立“核心习惯”确实能激发一个机构在不同环节的效率提升。
第六,令人气馁的真相——即使是旧习惯,也从来不会被清除。一旦某些因素发生变化,旧习惯就会重新占领意识高地,即顺滑又自然,毫无防备地再次统治你……
感觉有几个结论跟书中的观点还是相当吻合的。
那说回我对于自己工作习惯的改造进展,结果如何呢?
其实也不太成功。面对总是起伏反复的状态,我有时真觉得挺失落的。但我还并不打算就此放弃。那些认为自己知道了一种理论就能完美解决一个问题的想法显然是荒唐的,一旦卷起袖子实际行动,无论是改造习惯还是建立习惯,都如同一场修行,充满考验且没有终点。在这条路上,能走出多远,完全凭你拿出的勇气和智慧,以及对于最终实现自我超越的信念。
光阴荏苒,眨眼之间又告别了一年。想着2016年的目标规划要继续在17年上岗了,我开心得夜不能寐......
最近我又找出了这本书。这一回的挑战来自于我最热爱的篮球,和那些会在课余时间跑到球场去挥洒汗水的学生们。是的,这次我要尝试去解读群体行为习惯。想了解这个充满活力的群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走出办公室,让自己融入其中。与他们同场竞技,观察他们的行为,倾听他们的交流,感受他们的快乐。当时机成熟,我带着这些经历再重新阅读书中的文字,会带给我哪些思考呢?
我期待接下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