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遍看阿耐的《大江东去》,家人听见我听此书的音频,还以为是《平凡的世界》,足见此书构架的宏大。此外,阿耐是《欢乐颂》的作者,2018年《大江东去》和她的另一作品《都挺好》(电视剧可能改名为(回家))都在拍摄中。
《大江东去》吸引我的是作者从国企,村办企业,个体户,农民,工人在改革开放后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的起伏。其中对人物的性格刻画与大环境之下人物的思维挖掘切中肯綮,书中还参杂了政府官员,知识分子,我认为是对当时社会客观的宏观的描述。
今天看到宋运辉在82年进入国企,不可避免地卷入两股势力的较量中,他被水书记用作马前卒,当作“打手”,也被书记调教。书中反复提到“因人成事,因人废事”。
80年代我国工业技术落后,靠先引进国外设备后消化技术来取得发展。费厂长与刘总工一派懂技术但不知道如何管理人,设置了整顿办,然而整顿办的人都是没有基层车间经验的行政人员。水书记不懂技术但有政治手腕,宋运辉刚从学校出来,因肯吃苦,踏实干活,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受水书记倚重。一同来厂里的五个大学生与三个厂子弟只有宋被水书记安排到车间。他广泛查阅国外资料,留心车间设备与教科书上的差别……帮助厂图书馆整理技术资料,也只有他一人如此用功,以至于只一年,车间里设备故障技术问题都来问他。
宋很快知道厂里设备与国外设备的水平对比,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需要广泛搜集信息。从历史上看,许多技术升级过程中,总会有一些过渡性技术,举个例子,BP寻呼机、小灵通就是通讯技术升级中的过渡设备。宋自己查阅资料发现厂里刘总工程师要引进的正是过渡性设备。宋与刘总工程师的对话中,刘承认自己限于英语水平,没法了解最新资料(以前的资料是俄语)。
宋专注自己的工作,慢慢积累自己的技术优势,也踏实地不求回报的整理、自己绘制车间配件图补充资料库。他能够当下大学生身段,投入基层,不摆架子,有一颗平常心态,这种心态能够与各类人平和相处。写到这儿,想起另一部电视剧里《士兵突击》,袁朗对吴哲的评价,大意是吴哲可以与许三多这样的兵交朋友,(吴哲进A大队的时候才23,已经读下了两个学士,一个硕士,肩扛两杠一星太优秀的人,尤其是太优秀的年轻人,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以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不愿意和那些低学历低职位看起来还有点傻的人交往)这种心态往往会使他们陶醉在已有的成绩中,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使他们的人际关系紧张,最终被毁掉。而吴哲不是这样的人,他可以用平常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所以他不会被优越感毁掉。
反观自己,似乎在“常与同好争高下,莫与傻瓜论短长”与“平常心态”拿捏不准。且放在这里,或许他日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