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东方甄选的关系,读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讲述的是一位90多岁的鄂温克族老祖母,坐在火塘前,用饱含深情的话语,讲述自己族群的发展与衰落的故事。这支从贝加尔湖迁徙而来的古老游猎民族,在大兴安岭深山老林中的生活,展现了鄂温克族人民顽强的生命力,也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
全书被“清晨”、“正午”和“黄昏”三个时间节点分为三个部分。
清晨是一天的希望,这个时期的鄂温克族充满了生机,部落中的人物陆续出场,这时候的色彩是清新欢快的,不断有人结婚,不断有新生命降临到这个部落。
正午是一天的顶点,也是这个部落的辉煌时期,主要人物都正值壮年,他们挥霍着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为了部落的生存,和雪灾、瘟疫、战争做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黄昏进入了一天的尾声,鄂温克族也不可避免地迎来了衰落,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原始森林遭到乱砍滥伐,这个古老的游猎民族被迫下山定居。看似迎来了文明的生活,但是浅薄的现代人,怎能理解失去精神家园的悲哀?他们可知道“听不到风声耳朵会聋,看不到星星眼睛会瞎”的症状是现代医学无法治疗的?
作为一个东北的汉族人,书中一个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对神秘丛林生活的描写。充满灵性的驯鹿,是鄂温克族人的主要牲畜,不仅提供了生活中的肉、奶产品,在迁徙过程中,还承担起了负重运输的任务。鄂温克族人相信万物有灵,甚至火塘里的火种也是有生命的,而对于那些成为猎物的黑熊、灰鼠和堪达罕,鄂温克族人既猎杀它们也尊重它们,在吃之前会虔诚地举行祭奠仪式。
鄂温克族人信奉萨满教,萨满除了是一个部落的精神领袖以外,更多的是承担医生的职责。书中讲述了两代萨满的故事,萨满的产生也充满了神秘色彩,在第三代萨满即将产生的时候,被人为地中断了这个过程,导致这个族群失去了最后的萨满,这也预示了这个古老的民族最终将被现代文明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