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的上海电视节白玉兰颁奖典礼上,马伊俐凭借《我的前半生》中全职太太罗子君一角拿下了新一届的视后。她在获奖感言中特别感谢了她的丈夫文章,让她能有勇气接下这个全新的角色,并获得了成长。
如果你以为我今天的这篇文章是要讨论‘’文章‘’或者是‘’文章和马伊俐‘’,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我感兴趣的点在于:为什么在所有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展示上,我们常常都会设置获奖感言这个环节?大到诺贝尔奖、奥斯卡奖;小到你能成功当选你们班的班长,几乎无一例外。
小的时候,当我们取得了好的学习成绩,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分享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再大一点,当你取得了更好的成绩,比如当上了班长或者比赛得了第一名,你在把你的成绩分享给大家的时候,就会被要求要表达感谢了。
我在这里之所以用上了‘’被要求‘’这三个字,并不是说感谢是不需要的,而只是觉得:在我们人生最初成长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感谢‘’的意义或许并不曾真正的懂得过。我们常常只是把感言或者感谢作为一种形式上的表达,一般都会感谢与所获得的成绩相关的很多人。这一点,在电视和各大娱乐节目的推动下变得越来越明显,甚至‘’感谢CCTV and MTV‘’一度成为了对表达感谢的一种调侃。
今天我想来认真地谈一谈关于感谢这个话题。当然,引发我对感谢这个话题思考的原因,是因为我半个月前心血来潮的参加了‘’蚂蚁私塾‘’的‘’拆书训练营‘’。
作为一个对阅读及买书特别热衷的‘’文艺中年‘’,我报名这个课程的初衷,仅仅只是想了解一下‘’拆书‘’是怎么回事?再能顺便获得一下‘’拆书的初体验‘’。我非常庆幸自己能熬过最痛苦的前三天,一路跌跌撞撞地完成了我的‘’拆书成稿‘’,同时也成功地开启了我的‘’简书之路‘’。所以,我觉得,无论是按照‘’MTV"的设定流程,还是出于我的真心,我都应该对"蚂蚁私塾训练营"表达我的感谢之情。
那么现在,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来了:说到感谢,你会想起谁?我想,答案一般会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就正如我前文提到的,感谢帮助自己取得成绩的一些人,甚至是所有人。第二种情况是,感谢自己。第三种是综合前两种的情况,既感谢他人,也感谢自己。以上这三种情况,套用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对治学三境界的提法,我可以把它们称之为"感谢三阶段"。
第一阶段:因为你对自己的能力并不是很自信,而且你确实是从新人开始的,所以在取得成绩之后,你首先想到的,就是感谢他人的帮助。实际上,在这个感谢的阶段,你所取得的成绩也的确更多的是得益于他人的帮助。
第二阶段:你的能力和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且你为这个成绩的取得付出了极大的心力,你的自我成就感和价值感会变得很强,所以在表达感谢的时候,会首先想到自己的努力,强调自我的实现。
第三阶段:在经历一些世事的沉淀之后,你会发现:如果你想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它们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在这个阶段需要表达感谢时,你会同时强调二者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很多人的‘’感谢之路‘’或许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代表他的‘’人生进阶之路‘’。在我看来,对于感谢,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或许是在完成这件事情的过程中的经历与感悟,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结果本身。当然对这个说法,很多人也许会觉得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毕竟在很多时候,的确只有成功的结果,才是你能够表达感谢的原因。
即便如此,我还是依然认为:一个人,无论你是否能够取得世俗意义上所定义的成功,‘’学会感谢‘’这件事情本身,对你的人生都是极其重要和有价值的。
在此,请允许我对所有能够看到我这篇文章的朋友们表达我最真诚的感谢:我的写作之路上,感谢能有你们的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