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你们看了没有?
随之火了的还有知乎的一个问题"看《你好,李焕英》时孩子哭得稀里哗啦,但是回家后也没多刷一个碗,说两句,还一样顶嘴,为什么呢?"
我看了赞藏比较多的回答,理由大概是"因为我没有像李焕英一样的妈妈"
李焕英在看到自己上小学的女儿拉裤兜子时,笑着夸自己的女儿聪明;看到女儿那么胖还想吃烤串时,就算没有钱也能跑去河边亲自抓虾;在得知女儿伪造录取通知书时,依然相信自己的孩子很优秀会成才。
代入我们的母亲,我想得到的最多应该是责骂,还有可能被打断腿~
一.为什么和父母矛盾这么多
主要是因为生长的环境不同,经历的事情不同,导致彼此的不理解。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一篇文章里说过:"生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人,是最不会做父母的一代。"
50,60年代出生的人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吃了太多的苦。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炮火,但她们也没有真正的享受过生活。刚刚结束了战争的摧残,又经历了60年饥荒,文化大革命动乱。妻离子散,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是常态。对于他们来说能吃饱,能穿暖就是最大的幸福。那是个物质资源匮乏,文化水平低下,连基本的温饱都是奢望的年代。我最近读了冯骥才老先生的《一百个人的10年》,用第一视角再现了文革的10年人们饱受的心灵的摧残和身体的折磨。我试想在那个年代,谈爱情,谈理想真的是有些可笑。
结束了动乱,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教育子女,还要赚钱养活一家人。他们凭借自己的一身力气,一股干劲,从身无分文奋斗到衣食无忧。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在的小康生活真的离不开老一辈人的艰苦奋斗,也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付出。
当了解了父母那代人的成长经历,我们就应该清楚,他们那代人几乎是没有感受过家庭的温暖和浪漫的爱情。
50、60年代的人有太多的缺失和遗憾,他们想好好上学读书;他们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他们把自己未能完成的理想全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这样的父母一方面想让自己的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另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健康平淡的过一生。
当我搜索"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时,来看看大家的答案:
大家的父母好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很强势,他们从不听我们的声音,"我好像就是他们的一个工具,没有感情的工具,只要是他们说的话,我就必须听,不能反抗"
脾气很大,动不动就对我们拳打脚踢,还会骂的很难听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女儿,还不如养条狗,你爱死哪死哪去"
重男轻女,家里的男孩子都会被偏爱,反而女孩子就不被重视,从小好吃的好玩的都是给哥哥,“你是个女孩儿,长大了还不是嫁到别人家去”
道德绑架,不听话就是不孝顺,"我是你妈妈,你怎么能这样对我讲话呢"
习惯性打压,很少会夸赞,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你都多大了,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能干点什么”
疑心重,他总是怀疑的,哪怕那真的不是你做的。先让你道歉,无论事情起因是不是你的错。
虚伪又虚荣,孩子是他们的攀比对象,"来,给叔叔阿姨表演一段才艺"
财迷,赚钱比什么都重要,"天天就知道忙着赚钱,我都饿死了也不管"
“记忆里,父母不爱我,我只是他们用来攀比养老的工具,他们不配做一个父母,如果有可能我宁愿没有来到这个世上”
父母真的是残忍的,同时他们也是可怜的,因为他们也是时代的受害者。他们没有受过多少教育,更不知如何教育子女,只会用打骂打压的方式,因为他们也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
二.如何化解这种矛盾
1.彼此理解
当真的了解了父母的成长环境后,对父母的行为有没有一丝的理解?
但解铃还须系铃人,想要改变和父母的关系,首先需要父母先理解孩子,父母先反思自己,改变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只有父母真真切切的意识到了自己长期以往的行为带给孩子多少伤害时,才是这段关系和解的开始。我曾读过一篇文章,写亲子关系,里面有一句话"正面对抗是最糟糕的方式,正确的方式是敬而远之"这或许是那位作者的观点,但我的观点截然相反。就是要正面对抗,逃避是最无能与没用的方式。即使逃过了你的父母,也无法消除父母对你的影响;你的内心深处真的没有一丝遗憾与渴望吗?
不逃避也不妥协,去面对,去挣扎,去沟通,去试探边界,可能你会对他们失望至极,我曾经也是。
有一次我和父母吵得特别凶,最后我哭的泣不成声,说了一句“你们能不能别逼我了,你们知道我有多想死吗,你们杀了我行吗”
妈妈坐在我旁边流泪,说了一句“行,我不管你了,你爱干嘛干嘛”
当晚我做了一个梦,梦到妈妈在一场爆炸中突然去世,我着急赶回家,我问"我妈呢,我妈呢"我怎么找也找不到,我当时害怕极了,我怕我从此再也吃不到我妈做的焖饼了,我怕家里的水管破了我不知道找谁来修了,我不知道谁还会等我回家了。我当时一瞬间懵了,满是自责与愧疚,我哭的泣不成声,我趴在地上哭泣。
如果知道那是最后一面,我一定不会那么和你吵架。
我真的十分恨我的父母,我希望他们能早点死,但当真的失去父母时,我突然不知道我自己是谁
2.和童年的自己和解
仔细回忆,有没有哪些细节是我们一直忽略的,因为人的记忆有欺骗性,相比快乐人们会更容易记住痛苦,并且在回忆中一遍又一遍放大那个痛苦。有很多父母爱我们的细节被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忽略了,或者是淡忘了。
父母总是做着最温暖的事,说着最狠心的话。
3.给时间一点时间
我一直想要早点离开父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每次回家我非常的痛苦与不情愿。直到那次我突然发现,老爸的白头发越来越多,记忆中浓密的黑发,现在已经掉的稀稀拉拉,还有一日比一日大的啤酒肚,我想他应该是打不过我了,因为他连抬起胳膊都费劲了;
妈妈开始戴上老花镜,开始问我这个手机要怎么操作,走几步路开始腰痛,开始吃药,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还没有长大,父母就已经老了。
有时候我们或许应该庆幸,父母还在。
最后我想对所有的父母说一句:别让爱成为彼此的牵绊与负担,如果真的爱孩子就给予他们理解与鼓励,包容与尊重,试着蹲下来听一听孩子的声音,告诉他们:"别怕,去自由的奔跑,累了就回来,爸爸妈妈永远在家里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