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昨天因下雨,五虎山之行计划改变,去了琴江满族村和鹤上九头马民居。今天放晴,五虎山计划遂得以进行。五虎山座落于闽侯祥谦镇,从福州乘公交过来,需要步行三公里才能到达山脚下。五虎山的半山腰有一古刹,因建于岩石之上,故名为“五灵岩寺”。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瞻仰该古寺的。
从公交车下来,穿街过巷,那闽侯的民居,许多新建住宅,常常是七八层高,在狭窄的巷道里,尤其显得遮天蔽日。步行到一村口,有三门牌坊竖立,上写“千年古村”、“歧山福境”,心想应该快到五虎山脚下了。问了一驾驶电三轮的农妇,去五灵岩寺怎么走?她指了身后这条水泥路,说沿着这条小路一直走,有指示牌指引,可以直达五灵岩寺。
这村里的房子,比起先头镇上的房子,明显少了高大光鲜,呈现了乡村应有的质朴。穿过村落,上了缓坡,是上山的路,半山腰的五灵岩寺时隐时现,随着上坡步子的前行,愈来愈大了。
这上坡路有点陡,比起前些日子登别的山,明显难走多了,不一会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在一处转弯口,有一亭,亭里亭外立两石碑,一写五灵岩寺,一写正吉寺。看碑文,这正吉寺建于南朝伍陆零年,也是有年头的。只是我今天此行的目的是五灵岩寺,不想节外生枝。于是继续按路标,向山上五灵岩寺进发
不知走了多少步,终于到了五灵岩寺的高台脚下,一看手机时间,已花费了约一小时,徒步约四公里。很不凑巧,因庙宇木头朽败,观音阁正在拆除重建。拆下来的旧木料堆了一地,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丝毫没有佛家清静修性的氛围。
于是,游览了天王殿,再回到下面,从另一处上到高处,进入寺庙,抬头观瞻了斋堂和般若堂。因视线原因,大雄宝殿不能一窥真容。边上有扶梯可升至斋堂,只是处于施工现场范围,也没必要给别人添麻烦了。
从寺庙山门出来,意犹未尽,临时起意登上山顶。前些天空闲时查过五虎山,登山有点难度。因为许多路段没有保护设施,只适合有一定野外生存能力的登山爱好者。寺庙边上有指示牌,有台阶延伸向上,是登上山顶的山路。
起先有石阶护栏,心里暗喜,觉得网上夸大其词了。走了一段路后,石阶变成了土路,护栏自然也无影无踪了。只是土路边的树杆上,偶尔挂着木牌,上面写着鼓励打气的小清新软文。因游客少,又不是节假日,一路上基本上是我一人独行。在土路上,偶遇了一只螳螂,它挡住了我的去路,大有“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蛮横气概,要让我留下买路钱。无奈之下,我掏出手机对它说,大王,小的没带现金,能否手机扫码支付吗?
螳螂大王愣怔了一会,慢慢移动到草丛里去了,我才得以继续前行,也可算是有惊无险了。有道是“一波未平,又来一波”,我居然神使鬼差地误走了最险的路段,去齐天府的那段路。
刚开始还平缓好走,渐渐的变得狭窄陡峭了,而且一路上也是没有护栏,大都是沿崖岸边缘行走,稍有不慎,便坠入深涧幽谷。只是我当时居然一点也没感到害怕,全神贯注地看着脚下和前方,肾上腺素似乎也飆升好高,有一种兴奋宠罩了全身,感官身手比平时敏捷许多,也许这就是困境激发了人的潜能吧。
约一小时后,听见上方有人声,因树林灌木遮住,看不清上方,心知应该快到山顶了。鼓起余勇,喝一口水,加快脚步,大汗淋漓下登上了齐天府的山顶平台。山顶上有两长乐青年人,见我从险道上来,大吃一惊道,大叔,你一个人从这小道上来?见我点头后,难以置信的说这小路难走,就是当地人也很少走。
我先在木凳上坐下,放下双肩包,喝了一口水,喘着气苦笑道,自己不知道这路难走,半路上不知道为何走岔了,走了这条险道了。路上没有指示牌提示,哪条路难走,哪条路好走。自己也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现在想想,也真有点后怕。只是那段路真刺激,时刻挑战自己的胆量、意志、感官和反应,觉得自己也有点不认识自己了。
两青年又说后面路好走了,五虎山五个峰顶,也就百多米高,不费什么气力,就当它闲庭信步,一座山头一座山头逛过去。登高望远,可以眺望福州城区、乌龙江、马尾及三江汇合处,还可以看螺洲古镇的观音山。五虎山是护法五虎,保护观音大士的。
我听了没有言语,依旧在喘着气,山顶有风,拂过身体一阵凉爽,树叶间,秋阳洒下斑斓,让木桌桌面登时灵动有趣起来了。